脱贫路上的老党员

  鲍草原 本报记者 李文斌

  对于不少人而言,60多岁,应该是好好休养的年纪。但对于金寨县斑竹园镇万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徐世霞而言,他想的最多的却是:“脱贫!我要脱贫!”

  “庄稼地里说土话,打铁还靠自身硬,勤劳致富,只能靠自己一双手!”对于今年底脱贫的前景,徐世霞指了指天麻菌种,信心很足,他表示,要发挥最大的能力,早日摘掉贫困帽。

  不离不弃,妻儿患病,难阻脱贫梦想

  翻开徐世霞的人生履历,当过兵、扛过枪,现在在家搞养殖、种天麻。妻儿患病多年,他一个人挑起整个家,是万何村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

  徐世霞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居住在万何村高园组。“过去,我们家住在海拔近800米高的山上,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下山。”徐世霞说,由于山高路远,农产品的出售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全靠肩挑背磨,家庭收入低,生活贫穷。徐世霞夫妇生育四个孩子,一个女儿外嫁,两个儿子各自成家,在外打工,生活状况也不好,老俩口与身有残疾的二儿子一起生活。

  祸不单行,三年前,因为家庭变故,妻子王绍香因为焦急过度,患上了心脏病住院,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欠下5万多元债务,徐世霞又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使这原本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妻子和二儿子的生活全靠徐世霞做点散工、种点地来维系。

  徐世霞做梦都想摆脱困境,过上好日子,却因困难重重无法实现。“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在脱贫致富方面没能起到带头作用,我感到很不安,也很自责。”徐世霞说。但脱贫路上,徐世霞一直在努力,没有停歇过。

  不等不靠,借力发展,走出贫困状态

  万何村作为斑竹园镇一个位于高海拔之上的村,村里大部分人都举家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村里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后,万何村根据地处高山寒区的特点,把发展中药材作为村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要项目之一。徐世霞看到村里的政策宣传后,想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戴着贫困的帽子很难受,必须想办法致富,才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关心!”在了解到天麻适宜在夏季较为凉爽,冬季又十分严寒的环境下生长,家里高山上正好又有一块2亩多的林场,徐世霞就和孩子们商量,决定利用这次脱贫帮扶的机会发展天麻,走出贫困。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目前徐世霞已经培养菌种1000袋,预计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左右。3万元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足以让他们走出贫困,每每想到这,徐世霞都会开心的笑。

  不停不歇,加快步伐,脱贫清晰可闻

  “党和政府在各个方面关心、帮助、支持我们,我们要更加努力,要赶上大家的步伐,决不能再拖后腿了!”徐世霞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016年,徐世霞通过精准扶贫帮扶,增加了脱贫信心。2017年,徐世霞正在通过天麻种植改变一家人的生活状态,邻居们在看到徐世霞家生活一天一天变好,开玩笑地说:“老徐,现在你可以呼呼大睡了。”徐世霞笑着说:“我还要做党员脱贫的带头人来。”在看到镇里干部宣传的《金寨县2017年特色种养业扶贫奖补项目申报指南》,年度饲养生猪出栏2头以上,奖补1500元/户、圈舍规范的奖补500元/户,徐世霞又搞起了生态养殖,养了2头黑毛猪。想到今年就要脱贫,徐世霞充满了干劲,充满了信心。

  万何村扶贫工作队长杨磊告诉我们,徐生霞是名老党员,脱贫攻坚中,虽然年龄大,但他干劲足,被列为困难党员示范户,他的吃苦与勤劳,为其他贫困户起到了较好的带头作用。

  管理天麻、养猪、喂鸡……尽管身体状况不好,这是60多岁的徐世霞每天坚持的,他正在一步一步摘掉贫困的帽子,他也坚信很快就能赶超脱贫的步伐,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选择年月
<2017年3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12
3456789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脱贫路上的老党员⊙庙会经济 红似火⊙科技培训到山乡⊙打造现代家居产业集群——叶集区推动木竹首位产业发展侧记⊙ 产业升级关键在“人”⊙扶贫花开惠乡邻——霍邱县经济开发区精准扶贫侧记⊙自愿搭乘酒驾, 受伤相应担责⊙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