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太月
在金寨县全军乡何家湾村,提及夏志奎这个名字,村民们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夏志奎在外创业多年,通过自己的勤劳奋斗,在北京开了多家连锁餐馆,虽然已是北京食味馆餐饮公司的老总,但他没有忘记家乡,自2012年起,每年年底都要给家乡困难的群众送去数千元的生活费,为寒门学子寄去过冬的衣物,即便是在北京的生意繁忙的情况下,他也会托人把物资钱款带到贫困户的手中,解决了很多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更是温暖了他们心。致富不忘乡亲,夏延奎的爱心之举,被家乡的父老广为赞誉。
同样,在该乡何家湾村,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李守红。李守红是一位要强且敢于创新的人。早年他在外打工,经过一番磨炼积累了创业资金后,他开始尝试做新型环保建材生意,利用国际先进的技术把废旧物品改造成尼龙加玻璃纤维的隔热材料,目前,他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被用于高铁垫块、汽车风扇、隔音保温门窗等多个领域,年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产品远销全国各个地区。饮水思源,在创业成功后,他每年都会为家乡的贫困群众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他感慨地说:“树高千丈不忘根。我为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既是自己多年的心愿,同时也是希望带动更多人,大家都拿出一份爱心,为村里的发展增收多出力。”
近年来,类似的“乡贤”反哺乡亲例子在全军乡还有很多,特别是自精准扶贫实施战略以来,该乡紧紧围绕扶贫攻坚大力实施帮扶带动活动,号召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扶贫事业上来,从机关干部到党员群众、从龙头企业到大户能人都在默默发挥着自身的力量。在帮扶活动开展过程中,处处活跃着在外创业致富能人的身影,他们以无私的爱心汇成了乡村大地上的一股股暖流,推动着全军脱贫攻坚事业的不断发展。
“乡贤”反哺乡亲,不仅仅是在扶贫济困、热心公益方面,还有人直接选择了返乡创业,全力投入到家乡绿色发展中。全军乡熊家河村是一个典型的库区贫困村。近年来,许多村民离乡奔赴全国各地寻求发展,其中不乏创业成功人士,张功国便是一个代表。他在张家港成功创立国旺现代产业园后,将经营温室大棚蔬菜的经验和销售渠道带回熊家河村,2014年在熊家河村西楼、朱庄、西塘三个村民组流转土地500亩发展温室大棚蔬菜,随后,又开辟了400多亩的兰花、映山红、樱花等多个市场紧俏品种花卉苗木基地。推动了全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村民也从中直接受益,目前已解决150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3户39人。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与当地红色乡村旅游开发,支持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他还自己拿出资金,主动帮扶贫困户张宝全、熊德元、叶贻英易地搬迁建房,捐助贫困户熊德元医疗费2万元。
“乡贤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给家乡村带来的变化还有很多。”据该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军乡越来越多的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帮助了一个个家乡的困难群众,他们的行为塑造了乡贤区域特色的榜样文化,更激发了困难户内生动力,强化了他们实现自我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