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红
前几日,在本乡青山学校改试卷,中午休息时和一位同事在校园闲走。路过一排教师宿舍时,一位在门口晒太阳的老教师喊住了同事,同事就停下招呼了他。我正准备往前面的教学楼走,那位老教师随即也喊了我,不仅叫出了我的姓,还叫出了我的名字。当时的距离不算近,没想到他的眼力和记性那么好。于是,我和同事一起走向那位老教师。
老教师姓陈,是同事所在的希望小学的退休教师。去年九月份,我去同事学校办事,正逢教师节之际,中午同事叫几位退休的教师吃饭叙叙,我也留下一起午餐。就是那一次相聚,我才认识了这位陈老师。饭后分别时,我们曾短暂地谈到写诗休闲的话题,感觉陈老师对古代的诗词颇有兴趣。
这次再和陈老师相见,相距已有四个月多了,老人居然一下子认出了我,我颇感意外。我们来到陈老师跟前,他说,听邻居聊天讲我前几天来过。确实是,期末考试前,我送最新一期《六安诗联》刊物给这学校的退休老师顾老师。陈老师了解得很清晰,说当时顾老师不在家,是这学校校长陪着我,把书交到了顾老师老伴手上。
谈到诗联刊物,陈老师就说他也写了几首诗,看能不能投到刊物上。我说可以带去让编辑看看。陈老师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里。走进小书房,他打开抽屉找了一阵,没有发现诗稿。他就说,现场回忆回忆,写两首自己不久前创作的诗词吧。我让他不用急,慢慢回忆慢慢写,我在这等着。
陈老师拿出笔,摊开纸,一行行慢条斯理地书写。没有多大一会儿,写好了两首七绝。是回忆当年学习生活和老同学重聚的,有着对过去岁月的无限感慨。其中一首是《念友》,“耄耋之年念友情,同窗共读记犹新。时光流逝春常驻,晚霞余晖多照明。”另一首是《重聚》,“六师一别半世纪,今日相遇过古稀。侃言欢语竞随心,畅谈当年读书时。”写“耄耋”一词先是顿了一下,而后写了出来,同事笑道,要是他写还真写不出来。
陈老师写诗时,我在一旁观看这书房里的书橱,摆了很多书籍。同事也说,老先生家里有不少这样古典文化的好书。看来,他平时很爱读书,爱读书的退休生活是充实和快乐的。我又在一旁的墙壁看到一块退休的牌匾,上面写着陈老师退休的时间是2001年6月。和我们学校的胡老师是一阵退休的,我就是那个时候从师范毕业,然后开始教书的。如此一算,陈老师接近八旬了。
陈老师写好了诗,还慎重地读一读,简要地说了其中的诗意。特别是第二首,从六安师范毕业几十年了,以前读书时正是青春风华,如今再和老同学相聚,都成了古稀的老人,时光太匆匆了。陈老师说完诗,我说起他的藏书,他便打开书橱,指着里面好几本厚厚的诗词楹联集子说,这些都收录有自己的作品。我们听了,不禁心生羡慕。
因为下午还有阅卷任务,我和同事就与陈老师告别了。临走,拿着他新写的诗稿说,我一定送到诗联,我下次若来也会带一本诗联刊物过来。他很谦虚地说,诗稿中有平仄不妥的地方,尽管修改。我又一次重复说,退休能够看看书写写诗,自娱自乐,这样的高雅生活太难能可贵了,让许多年轻人自叹弗如啊。这时,门外午间温暖的阳光里,我体悟到了激昂的夕阳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