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脆桃产业崛起
金安区桃园规模10万亩,面积位于全省第二。在2013年前,桃产业发展面临品种杂、标准不一、销售市场无序、品种价格体系紊乱等诸多因素制约,前景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有些担忧。为推动金安桃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区农委多次召集果农召开座谈会,问计于民。张店镇亿盛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明宇提议的“成立金安区桃产业联合社,统一品牌包装、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定价、统一宣传产品,共同打造一个真正有品牌影响力的地方名优产品”,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认同。于是,由区政府出面注册了“皖六”牌为金安桃产品商标,并以“金安脆桃”为公共名称。政府搭建平台,桃农负责种桃,桃商抱着“金安脆桃”走市场,去年15万吨“金安脆桃”全部脱手。
近年来,金安脆桃产业异军突起,一跃成为仅次于粮食产业的第二大面积的主导产业,成为全区农村农业经济上的新增长点。孙业祥说,为加快农户脱贫步伐,区政府引导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脆桃种植,鼓励贫困户通过申请“两免”信用贷款,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生产。对发展脆桃产业的贫困户,建立数据库,搭建信息平台。出台全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奖补管理办法,对于发展脆桃产业的贫困户,以1亩为扶持发展规模最低要求,每发展1亩,奖补1000元。超过发展规模的,在不超过奖补上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奖补资金。
桃园面积快速增大,如何保证桃农种出质量优、品位高的桃品,区农委和有关技术专家经常到桃区,与桃农面对面传授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技能。去年春节后的正月初八,区农委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施桥镇讲课,原来准备200只凳子,结果来了300多位果农,镇政府只得临时买凳子加坐。
区农委主任魏文炎介绍说,区农委除了给桃农提供技术和销售的积极支持外,还把新技术推广作为“重头戏”来抓。
横塘岗乡银叶红毛桃种植专业合作社400亩脆桃全部都是套袋种植,产品价格比露天桃品高一倍,而且还供不应求。新技术应用得到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够提升金安脆桃的品质。”区农技专家柳士勇介绍,六安奥林园艺有限公司现在正在进行果树“柱状”栽培实验,探索“避雨栽培技术”。“由于一些桃树品种不适合多雨地区种植,采用这项技术就能借助避雨设施将雨水阻隔,不让雨水淋到果树枝叶或果实上,切断了病菌传播途径,避免了露地栽培时常见的病虫,果实长的好,能够实现早产、高产、高效,收益好。”据介绍,这项技术两年内将在全区全面推开。
同时,“十三五”扶贫攻坚期间,全区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新增金安脆桃种植面积七千余亩,通过技术信息支持、扶贫产业奖补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等方式,预计可使100多户贫困户通过发展桃产业实现脱贫,贫困户年人均增收不低于2000元,让金安脆桃真正成为贫困户增收的“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