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增收的福果——10万亩“金安脆桃”成长记

  本报记者 刘扬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但江淮分水岭上的10万亩桃园里,桃树开始吐露新芽。

  2月25日,金安区张店镇桃农刘大成穿着线衣,撸起袖子,指挥工人们在六毛路边的许岗头搭建钢架大棚。去年他在许岗头开了一处露天桃品交易市场,五六月多雨,装桃货车在稀泥烂滑的岗地上经常“轮陷”,影响交易。去冬今春,他筹资50多万元开建永久性交易市场,“金安脆桃给我们带来致富好机遇,我一定要抓住,把金安脆桃生意做大做强。”刘大成笑着对记者说。

  金安区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区,近年该区把桃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充分利用桃子种植区位优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做大、做强桃产业,目前,全区脆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多万亩,年产量高达15万吨,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种桃使许多农户走上了增收脱贫之路,省农委评定“金安脆桃是贫困户增收的福果”,入选省产业扶贫10大典型范例。

  那么,金安脆桃是如何成为贫困户增收的福果?记者近期深入桃区一探究竟。

  种桃初尝试

  “金安区大面积种桃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该区农委副主任孙业祥说。当时,萧县、砀山一批果农和桃商参与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在望城岗二虎山、中店汪神庙一带承包荒山,植桃树种葡萄。外乡人的示范,让当地百姓怦然心动,乡村能人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普通农家在庄前屋后植树栽桃,金安万亩桃园的雏形就此形成。

  时隔10年,2006年前后,以油桃为主打品种的金安鲜桃遭遇一次“滑铁卢”。那年,油桃果实在生长前期天气干旱,后期又遇阴雨天气,发生大量裂果。裂果的油桃失去商业价值,卖不出去,政府向市民发号召,甚至要求机关单位购买“爱心桃”,以减少桃农损失。那年挫折让很多桃农心生疑虑,对栽桃致富失去信心,不少桃农砍树改种其他树木,桃园面积锐减。

  这里的土壤气候适不适宜种桃的疑问,摆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区农委负责人的案头。后经省农科院专家土样鉴定:金安区江淮分水岭岭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适宜,能较好地满足桃树对温度的要求,土壤虽然贫瘠,但富含有利于桃树生长发育和优良品种形成的有机物和矿物质,特别适宜种植桃树。不过专家提示:金安发展桃产业,要走精品路线,使桃子打进精品水果行列,要加大新技术研究。

  在专家的授意指点下,金安区在三十铺镇四十铺村租赁300多亩山地,建立果树引进和研究基地。在六安奥林园艺有限公司,一片片标准化桃园里栽种着各种品种的桃树,30多个都是国内主流桃树品种。公司董事长柳士勇说:“金安发展桃产业,树种必须更新换代,更新品种。”从2007年开始,承担桃品研究、引进和推广的六安奥林园艺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试植,找到了一批适宜金安地理条件的桃树新品种,突围、加州早甜、沙红一号、南国红等新桃品在金安大地上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金安桃业由此起死回生走出低谷。目前,全区脆桃种植面积从10年前的几千亩已发展到10多万亩,年产量高达15万吨,年销售额已达10亿元。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7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12345
6789101112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贫困户增收的福果——10万亩“金安脆桃”成长记⊙万亩野生玉兰花绽放大别山⊙莫让陋习负了春光⊙贫困老汉的脱贫梦⊙毕小彬主持召开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中国电子检验检疫网上申报系统在我市上线⊙市第九届桃花节3月中旬启幕⊙九十里山水画廊入选省乡村旅游扶贫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