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学峰/文 本报记者 徐缓/图


东巴手工木版画。

东巴陶艺。
抵达丽江是在一个清晨。在瓦蓝的天幕映衬之下,古镇那样安静,安静得有些让人不忍惊扰。
一抹朝阳斜铺过瓦顶,落在古巷对面的山墙上,与另一侧的阴影较着劲儿。在这光与影的交织中,粗砺条石铺就的深深古巷幽幽地泛着青光,像是岁月无尽的诉说。踩着油滑的石条路,漫无目标地在古巷里穿梭,从每一寸裸露的土墙上、每个长满荒草的瓦缝中品读古镇的沧桑。零星有几个早起者背着相机采风,和我们一样,飘荡在空巷里。这座千年古镇,面对开放的世界不但没有一点的局促,反而更显得沉着自信。你随便走进深巷里的哪家院落,人们都不会惊奇你的唐突造访,报以友善的一笑,随你去参观。每一个院落都是一处深藏着的风景,每一处深藏的风景都向你敞开,只要你有兴致深入。
在丽江小住的日子里,常去一家倚河的小酒店,散坐岸边,要几份小吃,二两小酒,一坐半天。身边那条小河,河床清浅,水也流得极缓,几乎看不到它动,成群的鱼儿也经常发呆似的盯在一处。“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古镇中河道纵横,街坊临河而建,居民傍水而居。在临水的巷子里,咖啡店和小酒馆林立,正是这些偷闲之地,成就了古镇“发发呆、打打盹、看看书”的悠闲自在。
古镇的生活节奏很慢,人们睡得晚起得也晚,九点多了才有店铺陆续开张。起床后,在街边要一份粑粑,边吃边看,开始了一天的休闲生活。我喜欢这里的街铺,手工皮货、东巴纸艺、手工银饰、雕饰精美的葫芦丝、现织的纯绵围巾、蜡染布以及烫画、木版画等等,简直就像一个个民俗艺术馆,随便走进一个店铺,你都会被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吸引。巷子里客栈、商号的门饰、招牌也都各具情致,或绘或刻、或古朴典雅或清新洒脱。
品茶在古镇上是必不可少的。茶店老板会热情地招呼你坐下来,一边讲茶道,一边给你泡上年份不同的普洱茶饼,让你品评,透明的杯盏、淡红色的浆液,清香滑润的口感,两杯下肚,由不得你不陶醉其中。
你还可以在大街上听艺人吹奏葫芦丝,到东巴纸作坊参观古老的造纸术。每个作坊都有一口熬纸浆的大锅架在院里,纸浆熬好了,薄薄地刷在板子上,在阴凉处晾干了,揭下来,就是柔软细密而又古朴的纸张。需要时,还可在纸浆里撒上鲜嫩的玫瑰花瓣,这样做出的纸更是天生丽质。据说,这种纸能历经千年而不变质。纳西人有自己的文字,多少年来,他们就在这样奢华的纸上用画样的象形文字书写历史。
古城白天的喧闹只是繁华的开始,真正的生活是在夜晚。酒吧、火塘、咖啡馆让古镇的夜晚比白天更为绚丽多彩。晚饭后,我们常选择去一家音乐火塘,火塘由一个叫阿光的流浪歌手和一个娇小的四川妹子合伙经营,生意不算多火,但也叫座。每天都有许多人光顾,认识的、不认识的,席地围坐在一大盆火前,用小瓷杯慢慢分享一种自酿的红酒。角落里有阿光弹着吉它轻轻唱歌。人们在迷醉的灯光、哔剥燃烧的木炭和阿光浅浅的弹唱所营造的轻松氛围里享受这美丽的夜晚。
我们在丽江也留下了遗憾,没有去欣赏一下纳西古乐。朋友说,纳西艺人中有许多是90多岁、白发飘飘的老人,听他们弹奏古乐,就像是听爷爷娓娓讲述那古老传说一样,这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交流,会让人有一种心灵上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