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变成“城里人”

  彭志国 本报记者 黄雪彦

  “我到苏州打工10年了,10年间,我完成了从帮人打小工到带班管理工地,再到自己创办建筑公司的‘三跨越’,如今亲戚邻居50多人,跟着我长年在苏州打工,人均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近日,春节从苏州返乡的舒城县庐镇乡和平村村民方杰在庐镇乡商会2017年新春联谊会上说,“在外创业,一年忙到头,抽不出闲空回家,一年只能回来一次,村里人都说我变了,变得白白胖胖,成了城里人了,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在庐镇成庆休闲农庄会议大厅里回荡。

  近年来,庐镇乡党委、政府着力于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突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当作产业来抓,多举措促进农村繁荣和农民收入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乡每年外出务工农民达5000多人,劳务收入超两亿元,劳务经济已经成为该乡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为了促进劳务经济的发展,该乡抓培训,提技能。首先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和农民工个性特点,着眼于培训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劳务输出结构由蛮力工向技能型工种转变。

  建平台,促对接。该乡加强与劳务经济网、人力资源网等信息平台对接力度,及时获取企业用工工种、人数、薪酬等各类招(用)工信息;完善集劳动力资源、人才储备、用工信息于一体的劳务工作档案,建立上下联动的信息沟通网络,为农村劳动力求职、企业用工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创机制,谋共赢。鼓励农民自主输出,全乡通过亲带亲、邻带邻、村帮村、户帮户等方式,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新疆等省市,形成一支支诸如“市政建设大军”、“脚手架建筑大军”、“农产品营销大军”等庐镇农民工群,约占外出农民工的50%以上,逐步实现农民工规模化输出。

  优服务,助就业。畅通劳务输出渠道,该乡13个村均聘用1至2名劳务输出信息员,全乡建立劳务基地20多个,经纪人近百人,协调劳务有序输出。重视发挥流动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帮助协调解决留守孤寡老人生活和孩子上学等问题。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

  近几年,通过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庐镇乡实现了农村面貌大变化,农民素质大提高,农民增收大跨步。如今90%的农户住上了宽敞的楼房,全乡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通过到城市务工、经商,实现“农转非”,由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

 选择年月
<2017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12345
6789101112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山水乡愁入画来——裕安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侧记⊙幸福生活像首诗⊙栽好梧桐引凤来——霍邱县石店镇加快工业企业生产见闻⊙农村人变成“城里人” ⊙农业产业化引领致富路⊙为享购房低首付男子伪造“离婚书”⊙系紧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