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乡愁入画来——裕安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 张世巧 通讯员 周容容

  田园风情,魅力乡村,如今,裕安区万亩以上特色农业、林业示范园17个;乡村旅游接待点(农家乐)158家,星级以上农家乐34家,其中五星级7家;安徽省“森林旅游人家”9家;茶谷小站7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1家,被认定为第7批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裕安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围绕“红、绿、古、蓝”4大资源优势,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建设“多彩裕安”乡村旅游,初步形成淠河水轴线和近郊休闲乡村旅游区、横排头国家水利风景区乡村旅游区、红色乡村旅游区、北部乡村旅游区等“一轴四区”发展格局。2016年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综合收入近7.02亿元,同比增长30%,直接吸纳劳动就业人员3万人,间接解决劳动就业人员约5万人。

  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该区在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聘请安徽师范大学,编制了以“红旗绿水、漫游裕安”为主题的裕安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引导全区乡村旅游项目合理布局、优化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裕安区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2016年印发《裕安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编制了皖西白鹭园、双桠村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和淠河生态沙滩运动休闲旅游扶贫规划。

  立足资源优势,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裕安区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统筹布局、积极建设融采摘观光、文化体验、生态休闲、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打造以城区为依托的近郊休闲乡村旅游区,以横排头国家水利风景区为依托的新水乡村旅游区,以独山革命旧址群为依托的红色乡村旅游区,以特色养殖为依托的北部乡村旅游区。做好山水文章,以独山的樱花溪畔、分路口的武陟山庄、西河口的十八盘茶谷小站和竹海人家为代表,以青山绿水、茶香竹韵为着力点,配合“一谷一带”建设,大力提升拓展茶谷小站、农家乐、生态农庄等乡村旅游。巧借生态资源,以青山乡的湿地公园和顺河镇王圩生态村为代表,保护当地生态资源,发展观光旅游。其中王圩村的“十万白鹭”已成为裕安区独有的特色名片,“白鹭飞处是家园”,以原始生态守护乡愁乡情。致力产业发展,以狮子岗乡万亩桃园、固镇白鹅产业园为代表,建设桃花仙谷,举办全市瞩目的桃花节,推出皖西白鹅特色旅游产品。助推精准扶贫,旅游融入扶贫攻坚并借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一批乡村旅游名镇、名村、发挥了旅游业助农、促农和富农的带动作用。2016年狮子岗乡新华村被评为安徽省第九批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独山镇双峰、观音洞,青山土门店、西岗等10个村被纳入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

  推动提档升级,优化乡村旅游环境。该区构建了畅通、便利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连接茶谷主题公园至万亩油茶花园7.5公里绿道和驻驾湾水景观绿道,现已全面通车;“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全面展开,主要乡村旅游点通达率100%;旅游公交专线正在规划实施中,开通将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点可进入性。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加快乡村旅游区道路硬化黑化、旅游厕所、停车场、公共绿地和休闲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的建设。强化行业监管走品质化发展之路。以创A升星为抓手,加大对乡村旅游点的星级评定工作,使乡村旅游逐步规范升级。

 选择年月
<2017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12345
6789101112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山水乡愁入画来——裕安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侧记⊙幸福生活像首诗⊙栽好梧桐引凤来——霍邱县石店镇加快工业企业生产见闻⊙农村人变成“城里人” ⊙农业产业化引领致富路⊙为享购房低首付男子伪造“离婚书”⊙系紧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