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82名村级后备干部直接参与村级工作,为以后正式成为村干部做必要的准备。
在“管”上下功夫,从严抓实后备干部队伍
区委组织部把加强村级后备队伍建设纳入全区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要求各乡镇街及时更新完善后备干部教育培训、挂职锻炼、致富及帮带情况、奖惩情况。木厂镇党委在日常跟踪考核基础上,结合年底村级党组织“双述双评”工作,由乡镇(街)党(工)委对村级后备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和评议。考核评议结果记录到个人档案,作为调整使用村级后备干部的重要依据。
按照能进能出、动态调整的原则,区委组织部对年度考察评议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村级后备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并按村“两委”会议集体讨论研究、上报乡镇党委审批的程序推荐充实后备干部,保持后备干部数量和结构的动态平衡。同时,区委组织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微信交流群,定期推送区委有关方针、政策,了解后备干部在村工作状态、思想动态。
尽管近年村级干部福利待遇虽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收入总体上不高,面对生活压力,很多优秀人才更愿意外出谋求发展,不想在农村扎根。为把人才“留下来”,金安区加大村干部报酬提高、为村干部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村级岗位对后备干部的吸引力。各乡镇街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后备干部福利待遇。先生店乡村级后备干部实岗锻炼期间,享受在职村干部待遇,接受乡效能办实时监督;城北乡安排村级后备干部列席村“两委”会议,加强政治和精神激励,充分调动村级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在“用”上下功夫,有效激活后备干部队伍
村级后备干部毕竟不是正式村“两委”成员,如何使用?金安区解放思想,优化使用机制,对发展成熟、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干部,采取“加椅子”的办法,安排其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文书助理、扶贫专干助理等职务;对不能胜任现职的村干部,采取“腾位子”的办法,把空出来的职位用于选配后备干部;在村“两委”班子换届或届内调整时,采取“给机会”的办法,通过合法程序将村级后备干部选进村“两委”班子,根本上解决后备干部“备而不用”、“备而难用”的问题,使后备干部队伍走上良性发展轨道。2016年,结合村级班子届中考察、村干部年度考核、民主评议村干部以及后进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等工作,及时调整不称职村干部,大胆启用后备干部,全区共有52名村级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65名后备干部被安排到村书记(主任)助理岗位上实岗锻炼,66名后备干部参与村级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