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变身致富“加油站”

  彭志国 本报记者 黄雪彦

  “书屋建在家门口,一有空闲去遛遛,读读书、看看报,一分钱都不要。”这是舒城县庐镇乡小街村村民邓寿桃编的顺口溜。邓寿桃是农家书屋的“常客”,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泡”在书屋里,去看一些加工和营销方面的书籍。最近几年,邓寿桃依靠科技知识“垫底”,办起了木材加工厂,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我虽然养猪养鸡这么多年,却没有想到在这里还有那么多先进的养殖技术,对我很有用啊!”该村的养殖大户朱济舟一边从书架上寻找需要的书,一边跟记者说。春节期间,记者在庐镇乡小街村的“农家书屋”内看到,不足40平方米的书屋里坐满了认真看书的农民群众。

  庐镇乡13个村都建有农家书屋,每个书屋现有藏书都在1万册以上,每年增加500册,有期刊几十种,藏书包括科技、文学、历史等各类读物,其中各种农作物栽培技术、动物养殖技术及致富信息等方面的书籍是“主角”,使得农家书屋不仅能满足村民多方面的阅读需求,还能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技术指导。走进农家书屋,群众可以学到知识和技术,找到致富门路,书屋成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闯市场、奔富路的“加油站”。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村民,庐镇乡各农家书屋均建立健全了《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等各项管理制度,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电视机等多媒体阅读学习设备,设立了图书借阅登记簿、图书目录登记簿和征求意见本,确定了书屋管理员,书屋开放时间坚持每周一至周六为固定开放日,节假日只要有借阅要求的村民都可以随时联系管理员借阅。

  一系列的措施,点燃了村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进一步活跃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如今,农家书屋已成为村民最喜爱的文化活动场所,每天都来一些看书的群众。读书已成为庐镇乡一些村民的乐趣和时尚。

 

 选择年月
<2017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12345
6789101112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农家书屋变身致富“加油站”⊙法治宣传扎实有效⊙图片新闻⊙舒城县明确水污染防治目标⊙古碑中心卫生院开展新职工培训⊙我市获“全省白内障无障碍市”称号⊙与春光的第一场“约会”⊙冰雪海洋当警察、法官、国旗手体验虚拟枪战小记者走进梦幻世界研学基地⊙相约中国梦⊙乡村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