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埠老街凝固的乡愁

  本报记者 陈力 文/图

  裕安区苏埠镇是淠河出山入淮第一镇,曾是大别山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境内盛产红麻、水产品和渔网具,享誉海内外,素有“小南京”之称。镇上的老街总占地面积0.82平方公里,是全市保存面积最大的老街。

  老街始建于元,兴于明繁盛于清,已有千年历史。老街现存东西南北大街,铺满青石的街道两旁,是一排排木质结构的商铺老宅,庭深院幽,有的已经破败倒塌,但大部分保存完好。街区内现有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2处,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点”14处,文物古迹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民居艺术成就。如今,居住在老街里的居民大都是老年人、留守妇女和未成年的孩子,年纪最大的已近百岁,青壮年外出务工,成家后大都搬出了老街。生活在老街里的老居民们悠然自得,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的状态和习惯,时间仿佛在此凝固。他们在祈盼老屋保护性维修改造中一天天地老去,现在的老街成为承载老居民乡愁的“留守街”。

  这个保留着大别山区传统风貌的老街,正被喧闹的新街所替代,在人们的视野中渐行渐远。它见证着历史,也见证着现在。1992年以来,苏埠镇确立了独具区域特色的“棋盘式”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先后在城镇新辟了“五纵五横”棋盘街,在农村开通了“八纵八横”棋盘路;苏埠镇新城作为老街的延续,正利用千年古镇的优势,在新的起点上焕发新的活力。

  我市不少县区都存有规模不一的老街,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的兴衰荣辱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利用老街资源,延续历史,造福后代,让老街重新焕发活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DSC_5358三版.JPG

  ①.老街上保存最完美的老宅“南街隆盛米行”旧址。老宅已经有百多年历史,木质结构的房屋,有镂空木质窗户,房檐下精美的木雕至今保存完好。

DSC_5255三版.JPG

  ②.2月13日,一位老人和家人一起在老宅里做饭。

DSC_6590三版.JPG

  ③.生活在老街里的居民,恬静安详。

DJI_0723三版.JPG

  ④.苏埠老街全貌。(航拍照片)

DSC_1555三版.JPG

  ⑤.一名老街居民在制作苏埠特色小吃煎饺。

DSC_1583三版.JPG

  ⑥.老街里存有唯一的一家铁匠铺每天还在生火铸铁打造菜刀、农具等铁器。

DSC_5169三版.JPG

  ⑦.老街里,一家银器加工商铺门前生意冷落。

DSC_5385三版.JPG

  ⑧.2月13日,小朋友在夕阳下的苏埠老街上玩耍。

 

 选择年月
<2017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12345
6789101112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苏埠老街凝固的乡愁⊙全市1801所中小学安全有序开学⊙打造智慧校园新天地——六安二中河西校区建设数字化示范校园⊙图片新闻⊙金寨:持之以恒抓师德⊙今年将开展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市教育局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皖西中学上好“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