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7日7/8
 
办年货

  王恒

  又到腊月下旬了,家庭主妇们总会为过年置办些必备的年货。虽然现在物品丰裕,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超市都开门,但是习惯还是占了上风,买点东西放在家里比较放心的,看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心里会有点成就感满足感的,感觉到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晚上我本不情愿出去的,天太冷了,在家里呆着看电视会舒服些。但老婆临出门的一句警告还是起了作用,“你不去行哎,买回的东西你也别想吃!”咳咳,还是去吧。

  外面确实很冷,一出小区,就觉得风往脖子里钻,走在路上,手和脸上也有了“冷风似刀”的直感,好在炫亮的路灯光和商场前五颜六色的霓虹招牌,特别是络绎不绝的人流,能让人的心里提升一点热度,于是我们就加入了这购物的人流,走进了离家较近的“绿篮子”超市。老婆选择家庭需要的,儿子只会挑他喜欢的,我漫不经心在烟酒货架前盘桓,不买,只是看,我喜欢看各种烟酒的包装,酒瓶的造型以及酒的价格,好等着老婆孩子选好年货交完钱以后,当个搬运工。

  看着眼前商品的琳琅和精致,感叹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三十年的变化太大了。我成长中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与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相关。梦境中的许多影像再现多发生在老家那处平平常常的农家院落里,那几座不巍峨也不深邃的山丘和沟谷里,那条不深也不宽阔但常年流水潺潺的小河道里,当然也少不了乡村腊月里的那份满满的期盼和家里腊月里办年货的那种热情和希望之中。过去的时光如逝去的流水,我们不希图它重返,但它会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朝花开放时不见得有多灿烂,但在晚间拾起时,自会有它独特的芬芳和韵味。

  我至今还记得十五岁的那年腊月,我和弟弟步走到离家二十里地的张店去为家里办年货的情景。八十年代中期,当改革开放的大浪潮已经在沿海城市风起云涌时,我们这儿还基本上在温饱线上徘徊,那时的经济情况跟现在没法比,特别是农村,我们所要办的年货不外乎就是去街上买几张贴门对子用的红纸,几斤红糖,一塑料壶散装酒,几斤葵花籽,如果还有剩钱的情况下就可以买几张“画条子”(一种贴在墙上的连环画)……那时的画条子可是孩子们的最爱,在精神文明如同物质一样匮乏的时代,印着彩色图画,配有文字说明的纸质条幅,不仅是一个家庭过新年时的喜庆装饰,更是孩子津津乐道的新年谈资,所以只要有可能每家都要买上几张,过年的时候用浆糊粘在土墙上,让孩子们和前来拜年的亲友看个新鲜。那时的春联都是请人手写的,自己家里备好红纸,找会写毛笔字的文化人来写对联,不论日子过得怎么样,大年三十前门后门都贴上红红的门对子本身就是一种喜庆,更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盼。红糖,酒,瓜子,算是过年时的奢侈品,平素日子那是不常见的。

  或许是那次是我老爸有事,或许是他想考验考验我们兄弟俩,反正那次叫我们去上街办年货是破天荒。这着实也让我们既兴奋又紧张,甚至夜里都睡不着觉,天刚麻麻亮时我和弟弟就起来了,不顾天寒地冻冷风逼人,一人拎着一个竹篮子,结伴出发。

  那时乡村腊月的清晨是清冷,干净而鲜活的,农村人很少睡懒觉的,清晨的空气里弥漫着家家烟囱里飘出的炊烟的味道,灰白色的炊烟从烟囱垂直升空后,便随着清晨的雾气一起顺着山梁陪伴着早起上街的我们,我们行走在山梁的小道上,直奔目的地——张店。

  由于去买东西的心情迫切,我们无暇欣赏乡村冬季腊月独特的晨景。只觉得山梁上的小道就像一根长长的瓜藤子,从沟里头长起,曲曲折折,若隐若现,随着山势蔓延。那些炊烟四起的村落和人家,此时就像结在瓜藤上的大大小小的瓜,漫山遍野地连起来,牵挂着喜怒哀乐,彰显着温暖和活力,它们在连绵不断的小山的怀抱里,安静地生息着。清晨的冷霜散落在我们的布鞋和裤腿上,我们的小鼻尖都冻得通红,但我们毫不介意,马不停蹄,等我们走到张店时,已经是满街喧闹了。

  那时张店街道并不宽敞,但生意好像真的很好,街道两旁卖猪肉鸡鸭的、卖家用电器的、卖瓜子柿饼的、卖锅碗瓢盆的,卖衣服被褥的,还有卖包子油条的……一家一家的,一摊一摊的,店主们一个个眉飞色舞,忙得两脚不沾灰,赚得个盆满兜鼓。那时也没有城管,摊子想怎么摆就怎么摆,店里东西摆不下,就摆到马路边,有的干脆就把货物放成一堆,要买的自己挑,老板胸前横挎个人造革拉链包,只管收钱。卖对联红纸和画条子的就把几摞红纸和画条子放在街边的几块门板上,想要什么就拿什么。人很多,拥拥挤挤的,但那时讨价还价的好像不多。我们把买好的东西放在篮子里,随着人流,阅览着一个又一个摊点。那时私营经济刚刚起步,乡政府管辖的七站八所好像也在经营,我记得那一塑料壶散装酒就在张店供销社里买的,我记得我和弟弟精心选了两张画条子,临回去时还买了四个肉包子,一人吃了两个,或许是饥肠辘辘,或许平时吃不着,热腾腾的肉包子的那种美味,吃的时候那个兴奋劲至今还记忆犹新……

  “老爸,走了”儿子的喊声把我从记忆中拉回来,老婆交完钱后,我们就拎着大包小包的瓜子糖果等往家回了。虽然现在不再有年少时的那份兴奋,但腊月里买年货这个习惯不会改变,因为它承载的东西很多,吃食已经不重要,但人们心里对春节的那份虔诚,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不会改变。源远流长的东西一定会源远流长的!

 选择年月
<2017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12345
6789101112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办年货⊙冬至·石竹⊙图⊙冬日遐思(外两首)⊙怀念钟老⊙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