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浓浓年俗好温馨

  陈胜

  住在县城很少回去,但每年的除夕和正月初一,我一般都克服一切困难往回赶,因为农村那浓浓的年味总让人那么亲切,那么温馨,那么感动人的心灵。

  记得小时候,对孩子们来说,最盼的就是过年了。腊月三十的年夜饭早就让我们垂涎欲滴了。这顿年夜饭,奶奶和母亲她们可要准备整整一天。早上开始,她们就要杀鸡、宰鹅,包粽子,忙得不亦乐乎。中午,也只是草草烫点年糕填充肚子,等着晚上吃年夜饭的大戏。

  这一天,爸爸和我们一帮兄弟姐妹们则忙着写春联、贴春联、贴年画。那时的春联,都是自己写或请村里书法好的人写,不像现在直接上街买。我最喜欢趴在桌前看爸爸写春联,因为这时,我可以编写一些好的对仗句用在春联上。记得那时常用的春联有:六畜兴旺千家乐,五谷丰登万象新;人勤春来早,草发牛更肥等。贴年画也很有意思,我那时每年还能得到几张奖状,如“三好学生”等都有奖状。我总想把他们贴到显眼位置,但也不好直说,所以在爸爸贴年画时,就有意无意地提醒一下,当邻居过来驻足看到奖状并夸奖两句时,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这一天,小朋友还要帮着大人从水井里往家里抬水,要装满满一大缸。因为正月初一、初二是不能从外面打水的。据说,新年从外面打水,会把水井附近人家的财气带走,人家会不高兴的。

  从中午十二点开始,就有人家陆续放鞭炮了,这是吃年饭的前奏,而我们家则要等到下午四五点钟。等年饭好了,家里的事务忙得差不多了,爸爸拿着长长的一挂鞭炮放在门前的地上,随着“噼里叭啦”的鞭炮声结束,全家就聚拢到饭桌前。哇,好丰盛的一顿年夜饭,两个酒精锅子冒着腾腾的热气,锅里有鸡、鸭、鹅等,桌上还摆着鱼、猪肉等菜,这些都是平时难得吃上的佳肴,真想立马大快朵颐。但还是不能急,要祭祖了。爸爸带着我们兄弟姐妹,来到空旷的田野里,烧纸拜祖。

  终于开始吃年饭了。但这里有个规矩,就是鱼不能动,这在我们那里叫“看鱼”。也就是,正月来人时,这份鱼每次都端到桌上,客人也不会动的,直到正月十五才能吃。据了解,一是“鱼”与“余”谐音,留到十五,一直有余的意思;二是,那时的经济状况都不好,鱼也很贵的,也要体谅一下主人的难处。

  吃饭了,面对满满一大锅的年夜饭,你一定会觉得奇怪,但这很正常,因为初一、初二不能下米煮饭,只能吃除夕的年夜饭,所以必须多煮点。吃过饭就是守岁,当时村里的电视机还很少,春节联欢晚会很少能看到,所以大家就在一起打牌或打麻将,玩到十二点后,各家就开始放开门炮了。这个开门炮也有讲究的,有的人家时间掐得很准,十二点一到,准时放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表示新的一年一切兴隆吉祥。从十二点后,全村上下又是鞭炮声不断了,大家陆陆续续开门放炮,一直要持续到早上八九点钟。

  小孩子们也坚持守岁,但很难捱到十二点的,因为我们要充分睡眠、养精蓄锐,第二天早上还有大事要做:去拜年。早上四、五点钟,天还没有亮,随着阵阵鞭炮声响,全村的小孩就像约好了似的,纷纷起床准备拜年了。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我们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他们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我们。我们把压岁钱往裤兜一装,赶紧到各家各户去拜年了。这可是我们小孩最感兴趣的,到了哪家,“大伯,给您拜年了,”“爷爷,给您拜年了”……大家呼喊个不停。这时的大人们还没起床,清点着小孩的人数,要烟就给烟,要糖就抓糖。要糖的小伙伴带着一个袋子,专门用来装糖。从这家,到那家,全庄一户不丢,要拜个遍。有的拜得还不过瘾,还相约一起到其他庄上去拜年。天渐渐亮了,大人们也开始拜年了,我们小孩子又跟着大人一家一户再拜一次年。有的人家大人说,这个小孩不是早上来过了吗?但还是很乐意再拿一遍烟或糖。这叫锄年,意思是拜了第二次年。

  早上拜年一直要持续到九十点钟,这时人们才开始吃早饭。吃早饭也很随意的,三五个人往哪家一坐,就开始饮酒畅谈了。早饭吃后,我们小伙伴们则拿着长辈给的压岁钱买爆竹燃放了。但这一天,即使面对满地烟花爆竹纸屑,人们也不会清扫,因为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还有,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有时想想,一到春节,人们为什么会不远千万里往回赶,一是看望父母,还有这浓浓的年俗,也令我等好回味、好温馨,也不由得感叹:春节,文化的力量好强大。

 

 选择年月
<2017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12345
6789101112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犹忆浓浓年俗好温馨⊙南港所抓获一名外省历年逃犯⊙图片新闻⊙坚持,为了最后的生命——湖南涟源煤矿爆炸事故救援目击⊙济南实现刷手机乘公交⊙河南清丰启动集中拆除政府围墙活动⊙分利润兄弟反目细调解握手言和⊙禁毒宣传入人心⊙非法运载烟花爆竹被查处⊙福建多措并举推进实体零售业转型⊙上海劳动部门2016年成功“讨薪”5.7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