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霍邱一中学子10项发明获国家实用型新专利

  本报记者 鲁艳艳 宋金婷 文/图

一版21500148.JPG

  霍邱一中科技创新竞赛辅导中心老师李素平(中)正在指导学生们开展科学探究。

  在霍邱县第一中学有一群小“发明家”,他们将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迸发的金点子、小火花收集、记录,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埋下发明创新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

  40多件发明获受理

  安全蚊香盒、自动浇花器、导盲拐杖、会自动吸尘的黑板擦……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小发明占满了老师胡志坤的办公室。除了教学,胡志坤还是霍邱一中科技创新竞赛辅导中心主任。对于孩子们的这些创意,他如数家珍:“这些都是我学生的发明,他们可厉害了。”问起为什么有这么多“小玩意”,他骄傲地说:“这些都是我们通过收集、选择出相对优秀的创意,然后带学生们做出实际模型,你瞧,这个安全蚊香盒就是设计好用3D打印机制成的。”胡志坤告诉记者,今年他将带着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科技梦一起去“闯荡外面的世界”,去参加各种创新大赛,在大赛中得到历练,去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家级的严格评审中提升自己。

  其实,新学期刚刚开学,霍邱县第一中学就有5位学子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国家专利证书。李浪发明的一种新型防冻管道、高子昂发明的一种新型化学试剂滴加装置、涂兴权发明的一种眼球识别闹钟,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向这5名同学发放了《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通知书》。目前,学校共有40多件学生发明创造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其中10件发明创造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实用新型专利。

  “学校给我们提供了接触科学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科学对我们的吸引力。”高三学生高子昂说,自己对“植物组织培养流水线发明”的想法就是通过参加学校的科技活动而萌发的。

  (下转四版)

  呵护孩子的创新火花

  创新的火花弥足珍贵,如果得不到呵护,则很容易熄灭。就跟种地一样,有了良种,还得有良法,这就要精耕细作,适时浇灌,除草施肥,各个环节都倾力投入,最后才能开花结果。

  在当下,很多家长对孩子考试成绩的关注远高于其他,不少孩子因为升学的压力而中断发明创新的实践。这让人不禁思考一个问题:对于具有创新潜质的孩子,是循规蹈矩地赶着他们往升学、考试的独木桥上挤,还是因材施教,鼓励创新,发挥其特长,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发明创新是否真的就与家长的成才心愿,与当下大教育环境相违背?

  其实不然,创新和应试并不冲突。目前,全社会都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考察,当下许多自主招生大学对有着创新能力和学科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特别青睐,有着一定的优惠政策。实际上有创新意识的这部分学生一般记忆力、领悟力和理解力都比较强,并不会因为参加比赛而使学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他们的思维相对较为活跃,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且学习积极性高、解决问题的欲望迫切。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们的创新火花经常闪现,我们当作为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引路人,一起去呵护创新的火花。

 

 选择年月
<2017年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12345
6789101112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让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霍邱一中学子10项发明获国家实用型新专利⊙一菜两用 助农增收⊙霍山亲情助廉深化家风建设 ⊙脱贫摘帽信心足⊙孙云飞在裕安区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着力强化抓党建促脱贫保障⊙毕小彬在全市财政暨民生工程工作会上强调强化措施 突出重点⊙省下达我市节能和生态建设资金243万元⊙裕安区确定今年“送戏进万村”28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