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 本报记者 徐缓


猴岁添福气,鸡年奋雄程。1月21日,九棵松生态农业公司基地十分热闹,年味十足,主题年会在此召开,总结、表彰有序进行,向贫困户、贫困学子送温暖活动温情四溢,载歌载舞的晚会文艺节目将年会推向高潮。
回溯到2016年秋季,桂花飘香之际,六安市第二届桂花节也在这里举办,在浓浓的花香里,欣赏民间精髓文化盛宴,将草根文化展演、传承、担当……
九棵松的主人吴光纯这几年在当地是个远近闻名的新闻人物,2011年被评为“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2012年被授予“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代表团)。
“2017年,我有个小目标,就是要将公司的园区面积扩大到10万亩,出栏黑毛猪8万头,2018年突破20万头,实现年产值15亿元。”吴光纯说,致富不能忘本,更不能忘记家乡父老,要带动1.5万户农民发家致富,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不过,按她的话说,自己其实就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对农民和农村生活有着特殊的感情。50多岁的吴光纯风韵不减当年,气质可嘉,显露着知识女性的优雅,却又给人以农家女的朴实温和之感,好像一道晴空蓝天下生态园里的“纯光”,给人留下一种难以忘怀的好印象。
漫步在隆冬依然翠绿的桂花树林里,弯弯的路径也仿佛勾起吴光纯回忆她曲曲折折的人生发展轨迹:中等学历从小就不甘平庸的她,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当过小学教师,并在很多地方打过工,打工的经历让她开阔了眼界,增添了创业的勇气。2006年,她回到家乡后,经过一段沉静的思考,毅然选择了养殖黑猪这个项目,决心在家乡的红土地上打拼出一条精彩的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为了让濒临灭绝的霍寿黑毛猪得以繁殖、扩展养殖,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吃到、找到、买到”这种原生态的黑毛猪肉,她投入大量的精力四处寻找猪种,历经无数艰辛。一次,山里路不好走,寻到的猪种只能用摩托车捆绑起来往回运。在一次科技培训会上,吴光纯学习到生态养殖黑猪方法。她请来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进行指导,到霍山、寿县等地参观,按照“猪——沼——菜”生态开发模式,2008年在金公庙和缸窑村流转土地2000亩,创办金公庙、缸窑两个霍寿黑毛猪养殖场,发展标准化黑猪生产。2009年投资100万元,建设了黑猪散养区和黑猪洞养区。2012年,组建六安市红福黑猪产业专业合作社,会员达到80多户。她经常组织会员开展养猪技术培训,带领会员外出考察学习,邀请省、市畜牧专家入场入户开展标准化生产现场指导。
隆冬时节,金安区九十里山水画廊山清水秀、美丽依旧,六毛路沿途多有腌制咸货、晒腊肉、灌香肠的场景,年味在皖西地区弥漫。记者看到,在金安区毛坦厂镇凤凰冲村的山坡上,密布着一个个小小的洞穴,这些“窑洞”内居住着一群群的黑毛猪,伴随着饲养员的呼唤声,它们会蜂拥而上,拱食青饲杂粮,然后在山坡上“散步”,追逐嬉戏。
“在金安区的东河口、横塘岗、张店、毛坦厂等山区、丘陵地带都有我们的原种场、扩繁场、养殖合作社和高山洞养基地,目前公司已经发展到种猪4000头、年出栏量在4万多头。”吴光纯告诉记者,为了让乡亲们跟上致富的步伐,公司将猪仔送给农户特别是贫困户代养或饲养,然后再按市场价统一收购回来。“对于贫困户,我们给他们提供猪仔在30斤左右,成本价约500元,公司只收取100元的保证金。饲养期间,猪的饲料、防疫全部由公司负责,等猪长到160至180斤时,我们再按市场价收购回来。现在有1000多个农户参与。”
“2016年我们夫妻二人一共养殖500多头黑毛猪,年收入在二十万左右,虽然有点累,但比在外面打工、四处奔波好多了。”金安区横塘岗乡古城寺村村民刘诗龙望着即将被九棵松回购走的黑毛猪满怀喜悦。
如今,在六安、合肥乃至南京、无锡、上海等地的各大农贸市场和知名商超都能看到“正谷正养”品牌的身影。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是客户首选,也是九棵松的立身之本。下一步,他们通过直营连锁店、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大客户群等,拓宽销售渠道,让优质霍寿黑毛猪肉满足更多市民的需求。
吴光纯充分发挥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的作用,组织村民跟班学习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养殖黑毛猪1000多头、种植花卉苗木500多亩、油茶2000多亩;每年安排1800多人次劳动力来公司务工,每年发放工资300多万元,人均增加收入6000多元。她把捐助公益事业作为回报社会的一条途径,累计投资150多万元,修建砂石路、蓄水池(塘)、排水沟渠,绿化公路10公里,帮助贫困户45户、130多人。
吴光纯,就像傲雪而立的九棵松下的一道“纯光”,用不屈的精神、坚毅的品质,在不断地奋斗着,不仅照耀、拓展自己的一片天空,更为大畜牧、大农业发展支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带富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