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盛

  家,是生命的源泉;家,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起点。家,总能勾起我们穿越时空的牵挂。“春节了,回家过年!”亲人相聚、万家团圆,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家”像我们,有这样大的向心力;“五洲四海,奔向家国!”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我们,有这样强劲的凝聚力。
  传统的中国年俗:除夕夜总会送灯、上坟、敬香和祭祖,正月里定要开祠堂、祭家谱、温家训。天南地北,千篇一律;从古至今,薪火相传。现代社会,到不必“克己复礼,泥古不化”,但在春节这一万家团圆的时节,将传统的民俗回归到“严家教、正家风”这一主题,很有必要。“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齐家、治国,才能兼济天下!
  对于读书的孩子,家长要承担起“严家教”的社会职责。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在校,“教书、育人”那是学校的责任;孩子在家,不承担教育的义务,那就是父母的一大罪过。春节期间,“严家教”,家长更是责无旁贷。
  那么,家长如何做到严家教呢?
  首先,要交给孩子必须坚守的做人原则。
  父母从小就要教会孩子懂得:爱党、爱国、爱人民,就是爱自己;好学、多问、肯钻研,才会有成绩;勤劳、笃行、乐奉献,有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明礼、守法、讲美德,能使我们成为一个文明的人;孝亲、尊师、善待人,就是善待自己;诚实、守信、有担当,才能得到他人的拥护;自强、自律、健身心,成就我们积极的人生;生命至高无上,保护好自身的安全,才能保障自己唯一的生命;勤俭节约、实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有利于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其次,要约束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习惯、好孩子”,是家庭养育出来的。学习方面:寒假作业是否每天坚持在做,作业书写是否工整认真;每天有没有坚持一小时的课外阅读,是否沉溺于网络游戏。生活方面:每天是否“清晨即起,洒扫庭院”,有没有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否合理饮食,管理好了自己的压岁钱。文明礼仪方面:出门是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与公共秩序,是否主动、恭谦地去给长辈问候拜年;在家是否主动称呼来访的亲友,有没有积极为他们请茶让座。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松懈于生活中的某些小事;文明礼仪的形成,成就在交往中的这些小节。
  对于工作的子女,家庭也要发挥“正家风”的社会功能。
  成人了,能够养家糊口,我们就成了家庭中的中坚!“端正的家风”,就要靠我们去营造,去维护。
  首先,要让一家人的春节文明与和谐。
  过年无需铺张浪费,“节约办事,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亲友聚会,不要暴吃暴饮,要确保身体的健康与行车的安全。娱乐活动,更要健康文明。要腾出足够的时间多陪陪爱人、孩子与父母。帮爱人做做家务,帮孩子巩固一下功课,帮父母整理整理内务。为留守的爱人、孩子、老人多尽一份爱心与孝心。
  作为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年终也要对子女进行一次家庭的考核。考核一下他们的廉政效能,考核一下他们的工作业绩。“正家风,护后院”,要把腐败拒之于家庭之外。对在外务工的子女,也要嘱咐他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注意身体、保障生命的安全,平时与家庭要多保持联系。
  其次,要让一家人来年的生活幸福有保障。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之际,对于家庭也要有个宏观的规划。对于外出务工或自主经营者,新的一年要从事什么项目、达到怎样一个目标?要有规划。对于正在读书特别是即将要升学的孩子,他们的表现如何、成绩怎样、生活有何需要,都要有确切了解,更要有相应的措施。配合好学校,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年迈的父母,他们的体质如何,有无疾病,有什么生活上的需要,如何着落,要有具体的办法并能保证落实到位,给留守老人的生活有可靠的保障。
  当然“严家教,正家风”也不仅限于此。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没有好的家教,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家风正、民风厚、世风淳,家国就会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