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见证幸福日子——裕安区平桥乡积极加强幸福社区创建
陈华锋 本报记者 程传军
裕安区平桥乡自2001年起,已连续16年荣膺计划生育裕安区农村线综合考评第一名,并被授予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经济重镇,紧跟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转型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十百千”工程的要求,选取金马社区于2016年5月探索创建“家庭发展服务中心”示范点,“2+10”去行政化功能布局设置12个主辅功能室,尤其是突出项目特色和活动牵引,积极加强幸福社区建设,在社区“速度发展”的同时提升了家庭的发展能力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贴心服务打造“福之家”
金马社区于2013年1月挂牌成立,由马巷村市政征地回迁发展而来,现辖4个高层住宅小区,常住人口2884户8931人,流动人口2000余人,工作人员9人。秉承着“让家庭更幸福,使社区更文明”的发展理念,将创建家庭发展服务中心的思路定位于“关怀全人口成长,优化全过程服务”,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注重从需求和细节入手,努力开展多元化、精细化项目服务,凸显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关爱关怀,瞄准拓展“幸福金马、美丽家园”的品牌效应,力求实现家庭发展能力和社区服务管理的“融合双赢”。
一个个家庭是社会的一个个细胞,基于家庭发展能力首先是优生优育能力的认知,金马社区对辖区内的居民以户为单位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围绕家庭婚、孕、育不同阶段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主功能室——家庭生活指导室的功用,温馨贴心开展宣传教育和卫计服务等家庭生育生活指导关怀。
“幸福金马”离不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家庭发展能力的提升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和最根本的生存保障。金马社区强化为民服务大厅“一点受理,一站办结”便民服务的同时,尤为注重依托再就业培训中心功能室来提高计划生育特殊户的家庭发展能力,认真策划并组织开展季度主题培训活动,通过前期市场调查与测算,已先后开办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月嫂、花艺、微商5次免费技能培训班,并两次协调恒大御景湾小区、河西二中、皖西学院等周边用工单位召开了精准扶贫对接会,优先录用42位持证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结合“金马小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划出10个摊位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伸出了就业橄榄枝,将培训就业技能、传递就业信息延伸到帮助挖掘创业渠道。
暖心呵护打造“康之家”
健康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包括身体肌能和心理承载等诸多方面。金马社区家庭发展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家庭健康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依托卫生服务站设立了健康教育促进中心功能室,常态化开展健康讲座、疾病监测、妇幼保健、诊疗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尤其重点开展“老、高、糖”的健康体检和就诊随访,结合“三查一治”关注育龄妇女健康,为社区居民及常住人口“一人一档”建立健康档案,当前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已经成功签约164人且覆盖特扶、孤寡、五保等群体,推进“医养结合”模式,更好地守护起每个家庭健康。
文明与和谐是社区大家庭建设的不懈追寻,金马社区家庭发展服务中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加强对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特别注重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对公民文明素养的熏陶。以全国首届“优秀敬老志愿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卫良芳为代表,在一批批“金马好人”带动下,志愿服务已经由“一枝独秀”渐成“春色满园”,引领更多的群众形成崇德向善的新风尚。主功能室“e智空间”分设3个子功能室,提供了学习场所和交流平台;2016年6月社区联合区委宣传部、区书画家协会开展的“传承国粹、牵手花朵”送文化进社区主题活动,陶冶了孩子们的艺术情操;倡导和根植“新家庭生活观念”,2016年12月组织开展了“和谐家庭”评选,5个家风淳厚、婆慈媳孝的家庭在层层推荐中脱颖而出。
借助社区文化长廊、中心文化广场宣传栏,加强人口文化建设、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的同时,金马社区还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的活动策划和节目编创,社区文化节成为拉近邻里感情、展示草根才艺的好形式,2015年在2.4万个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节目评选中喜获优秀组织奖,先后获评第四届安徽省文明社区、六安第三批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促进了人际和睦、家庭和美、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