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优良传统 传承红色家训——全市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专题报告会侧记

  本报记者 杨秀玲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1月20日,市行政中心小会堂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举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专题报告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卞利,受邀作题为《修齐治平:安徽的传统家训与家风》的报告。参会人员认真聆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并拿出手中的相机拍下讲义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进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成为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儒风独茂的安徽地区,传统家族的家训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报告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传统观念讲解入手,对历史上丰富的安徽家训家风文化和红色家训家风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说明。

  “皖西地区地处江淮之间的皖西大别山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无论是传统的家训家风,还是作为革命老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训家风资源,都十分丰富。洪学智、皮定均等将军严格教育和要求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家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报告中,关于红色家风家训的内容尤其能够引发老区干部的共鸣。

  “洪学智是从大别山走出去的将军,戎马一生,功勋卓著。他教育子女注重从小抓起,从细微之处抓起。他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认真对待子女教育,始终成为子女做人做事的楷模,也为全党干部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作为老区的领导干部,我们可以没有声名显赫的家世、没有殷实丰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良好的家风、家规,我们特有的红色家风家训定能传承子孙后代优秀的道德品质,成为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才。”大家纷纷表示。

  “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财富是什么呢?不是金银财宝,不是万贯家财,而是一个良好的家风。”两个小时的报告虽然很快结束了,但是大家仍然意犹未尽,拿着U盘到教授的电脑上拷贝讲义,以便回去后继续学习,更好地在本单位、本系统开展家风建设活动。

 

 选择年月
<2017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继承优良传统 传承红色家训——全市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专题报告会侧记⊙让省“两会”精神助力我市绿色振兴⊙我市获批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孙云飞就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扶困助学 一个不能少⊙第二届网络春晚盛情上演⊙昔日献血达人,今日遭遇重症——霍邱周集小伙卧病盼救助⊙我市出台意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