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银平
春节就要到了,人们会在大街小巷看到妙趣横生的春联,仔细品味,它们真是传统文化好教材。
春联文化中有书法美。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书法艺术已有五、六千多年历史。据报道,商代中后期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让人景仰的书法流派,比如柳公权、颜真卿、欧阳修、苏东坡等等,留下了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这些艺术流派,在对联中有充分体现。每到春节,大街小巷总有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们,泼墨书写,搞书法义卖。那些张贴在千家万户的对联,或者柳体、或者隶书、或者行书,或者均衡,或者洒脱,或者狂放不羁,将富有中国特色的审美,飘逸的汉字,送到了每个人的心中,传播厚重的书法美。品读春联,对于公民的审美素养、文化素质,是一种无形提升。也让传统书法得到与时俱进的继承发展。
春联文化中有文字美、韵律美。当下的对联写作,已经成为一种独立性文体,它注重形式上的成双成对、彼此相对、相互关照、神韵相连。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的词性要相同一致,上下联平仄要相互协调,声律相对。好的对联给人带来优雅的文字气息的同时,也能释放出音韵和谐。说春联背后有无限的文字机巧、文字智慧和灵感,也不夸张。比如这幅对联,“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对得非常巧妙,让人们为古色古香的文字和韵律而陶醉。
春联文化中有价值美、道德美。不妨看看这些对联,商家多追求财富和发达,“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教师之家则追求一种厚德和精神自豪,“乐教梓楠同受范;喜观桃李广成材”。农家的对联追求田园的温馨和朴素,“花市半埋红杏里,书声多在绿杨中”,不同的人,选择不同趣味的春联,展示与众不同的精神追求、文化信仰,也给旁观者、欣赏者,带来无形的价值感染和道德熏陶:做人要做一个充满正气、努力向上的人。做事要积极传播公共责任、大气担当等。道德教化需要宏大的书本教材和阵地,谁说对联这样的小巧的教育方式,不是一种有效的教材呢?
让春联文化释放出古典优雅、洁身自好、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正能量和文化精气神,为和谐发展打下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