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鼓晨钟户部山

  方敬杰

  扼守南北要道,毗邻黄河故道与京杭运河的徐州,群山环抱,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史载:从春秋战国鲁成公18年(公元前573年)到1949年,在徐州一带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战事就有400余起。“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正是对这座古城往昔战乱的最好写照。

  那一天——在余晖洒落的冬日下午,我踏上了户部山,冷不防与一座百年古宅相望时,我竟来不及欣赏那精巧写意的流檐飞阁、栩栩如生的屋顶石兽,就陡然走进了她的深深寂寞里。

  黄昏将至,一路走来清清静静,几乎碰不到游人。在一个还算整洁的小院门前,一位老太太全神贯注地整理小孩的冬袄,阳光透过晾晒的衣服映出她的影子,那估计是她一辈子不断重复的一件事情。她旁若无人的神态是如此生活化的真真切切,而山顶上戏马演武的西楚霸王项羽倒反而有点儿虚幻起来。

  户部山位于旧时徐州城之南,故最早按其方位称为“南山”。自从项羽于南山之巅“秋风戏马”之后,戏马台之名便声誉日隆,南山之名随之湮没。

  明朝天启四年,徐州城面临洪水覆城的灭顶之灾。当时的徐州户部分司署(也称徐州广运仓,是明朝中央政府设立的专司漕运的财政机构),为避水难迁往至此,戏马台所在的南山,改名为户部山。

  在户部分司迁署戏马台之后,有钱有势的宦官之家和商贾豪富为避水患也纷至沓来,他们为了给自己和后代打下牢固江山,不惜重金在戏马台周围觅地造屋,顺势而下,筑造无数院落。于是户部山一天比一天喧哗热闹起来。

  楼观插穹苍,夕闻暮鼓声。漫步在户部山的长街短巷,品读那被岁月侵蚀的门槛高窗,抑或有一星半点的红色夹杂其中,又是哪家门头上悬挂的大红灯笼或楹联,向慕名观赏的看客们昭示着这一片的富足与安详。

  我不由心生爱慕。爱慕的不是它写有官宦印记的山名,不是那旧时文人的饕餮盛宴,不是一众帝王将相的侠骨雄略,更不是商贾往来的纸醉金迷,只因为它是城市里承载着历史、文化、美德印记的一个角落。

  顺着缓缓的山势向上,那一头,侯门深海的崔家大院,殷实的文化底蕴,一门走出几代翰林、进士,由此给彼时的徐州,这样一块江北薄地带来一股“学而优则仕”的清风;这一头,层层竹林后的郑家大院里,满藏着几百年前的孝廉谦恭,祖辈虽是商人起家而富甲一方,却因乐善好施便享“郑善人”的赞誉。此外,权谨的慈孝、李蟠的忠实……在读懂这些品格气质的背后,你的内心会一点点被触及被感染。

  站在户部山的最高处,俯瞰台下那一大片错落有致的深宅古院,我仿佛看到了一条象征着古徐州从今天直溯到秦汉时代的历史长河。而这条长河奔流到现在,剩下了这些错落有致的建筑物。当这些静谧的却是充满生命的建筑物与我的目光交接时,我的心便猛然地一震,我凝视到的是一座城市历史的活生生的印象。是的,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历史,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无论经历多少争斗、波折和困苦,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亘古不变。

 选择年月
<2017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那一抹南通蓝⊙文山三腊瀑布 ⊙暮鼓晨钟户部山⊙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