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滩少了“疤” 村民乐开花

  本报记者 程传军

  进入农历腊月,年味越来越浓。裕安区顺河镇村民王绍家吃过晚饭后,领着刚刚放寒假的小孙子在整治后的淠河河埂上悠闲地散步。老王指着经过修复治理后的河滩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政府下了这么大的力气、投入这么多的精力用在淠河治理上,让我们老百姓感受到老淠河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现在非法采砂的现象没有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真是直接受益者啊!”

  淠河被誉为六安人民的“母亲河”。曾经,这里商贸聚集、水运纵横,是远近闻名的通江达海之地。随着年代的变迁,淠河两岸逐渐萧条,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困难。过去的记忆给王绍家带来几多“惆怅”。就在几年前,淠河这片河道附近的滩涂还布满着刺眼的“伤口”。由于非法采砂,河床河道受到严重“创伤”,周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河滩上呈现出一道道“疤痕”。顺河镇镇长王庆军介绍,为积极响应市、区两级加快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号召,近年来,他们举全镇之力,不断加大辖区淠河段的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我们高标准完成老淠河顺河段12.5公里河堤征迁清障和治理工作,统筹推进淠河景观路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带、景观带、产业带和富民带。”

  顺河镇在加强淠河综合治理的同时,统筹规划,突出产业。王庆军说,他们抢抓淠河经济带建设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推进产业脱贫工程,突出打造生态果蔬、优质畜禽、休闲旅游等主导产业的规划,将量身谋划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培育扶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实现增收富民。目前,全镇已有规模养殖企业46家,规模种植企业63家,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其中标准化设施蔬菜面积近6000亩,年产蔬菜近5万吨。“现在淠河治理好了,我们的土地也好流转了,我平时主要在蔬菜基地打工,去年仅我一个人就挣了两万多元。”说起淠河经济带建设的好处时,王绍家乐得合不拢嘴。

  如今,沿淠地区环境越来越好,主导产业正在强势形成。王庆军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致力打造王圩“生态村”,大力开发建设“小龙生态园”“馨佳园白鹭园”“卓奥友风景园林”“顺景经济园林”“猕源、皖玉、云桃经果园林”等乡村旅游景点,通过产业带动,不断增加沿淠地区群众经济收入。

 选择年月
<2017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协商议政履职为民积极作为服务大局——市政协二○一六年工作综述⊙市效能办开展第四次综合督查⊙孙云飞、毕小彬等领导慰问省军区广大官兵⊙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我市省人大代表分组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建设美好安徽的“六安版”——我市省政协委员认真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农家春晚”闹山乡⊙河滩少了“疤” 村民乐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