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子
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经过多年打拼,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他不忘初心,回乡创业,扶贫济困,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上海安徽商会六安分会“回乡创业示范奖”,金寨在外(上海)创业者协会“回乡创业奖”。他就是市人大代表、安徽金寨霄汉橱柜公司总经理郑长明。
郑长明1971年出生于金寨县一个贫困的库区山村,1992年离开学校的他随着席卷全国的打工潮去了江苏,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1992年,郑长明在张家港市沙洲工学院下属的沙洲无线电厂从生产做到销售,在厂期间,他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先后介绍了几十人到该厂做工,让这些人走出大山,开阔了眼界,并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1998年,经过多年打拼的郑长明与同乡合作,创办了上海霄汉橱具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慢慢发展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专业化的橱柜生产企业,拥有从德国、韩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进口的生产设备,组成多条专业化生产线,专门从事厨具箱体、高档膜压门板与双饰面板的加工,并于2004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有着浓浓思乡情怀的郑长明虽然在上海逐步发展起来,但他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发展,总想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2011年,借着招商引资的东风,郑长明投资6000万元在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创办了安徽金寨霄汉橱柜公司,专门从事橱柜制造与销售。为北京奥运村、上海南翔金地、海南亲和源、嘉兴旭辉、常州新城等多个精装楼盘提供产品配套服务项目。公司投产以来,累计上交税收近200万元,解决近百人就业。
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郑长明一直关心关注着家乡的困难群众。2016年8月,郑长明以金寨在外(上海)创业者协会名义向家乡水灾捐款,并和协会人员一起把善款送到受灾群众手中。2016年9月,他向贫困村双河黄龙村捐款,并结对资助1名贫困大学生和2名贫困高中生上学。
郑长明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市人大代表,他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市县人代会上,他先后提出了“让城镇居民享受分时电价”“解决停车难”“维护市容,整治渣土车辆”“放宽供地企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对落户企业的引导与监管”“在办理三证合一过程中,停止要求企业更换全套印鉴章”“洒水车辆在干旱时期要灵活应对,把路面绿化的浇灌列入工作日程”等建议。其中,“维护市容,整治渣土车辆”“解决停车难”等建议更是得到有关部门重视,解决了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