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湖北一个贫困山村的产业扶贫见闻

  新华社记者 李伟

  “今年养了100只白羽乌鸡,已经卖了70多只,一只能卖100元。”61岁的贫困户肖胜良说起自家的“脱贫产业项目”就滔滔不绝。

  家住湖北十堰市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村的肖胜良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种地放牛羊搞不了,但养鸡没问题。“鸡苗是合作社免费提供,喂三个月就有人上门来收,我们的白羽乌鸡现在很有名,不愁卖。”

  肖胜良是村里蓝天畜禽合作社产业带动的20多户贫困户之一。合作社负责人席良兵告诉记者,目前,通过合作社带动,村里20多户贫困户养殖3000多只白羽乌鸡和400多只本地山羊。“合作社不仅是种苗繁育基地,还可以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包办销售。”

  在项家河村,蓝天畜禽合作社只是“产业分布图”一角。村党支部书记方必春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全村还分了大岩片区(含千亩烟叶示范区)、大坪片区(含千只养羊示范区)、磨石大柳片区(含20万袋装食用菌示范区)、项家片区(含千亩核桃示范园区)。”

  房县门古寺镇党委书记王元涛说,作为典型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项家河村拥有自己的“产业分布图”,更重要的是“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干。”

  项家河村山场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业有优势。记者近日在当地采访发现,虽是深冬季节,但项家河村漫山遍野绿油油。原来,项家河村已全面推广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种草。方必春有多年的养羊经验,他告诉记者,“村里的荒山上种了黑麦草,既保护了生态,又能保证冬春季草料,还提高了养羊效益。”

  近年,在方必春等人带领下,项家河村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山羊、黄牛、食用菌、烟叶、白羽乌鸡、核桃等产业,年产值达1770万元。如今的方必春有了一个“产业书记”称号,还常常被周边一些县乡邀请去讲课。

  “全村765户村民,除少数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以及外出打工的农户外,其他的都参与村里的产业发展,忙起来就能富起来。”方必春说,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6000多元。

  “再贫困也有发展资源,只要找准路子,劲用在点上,脱贫就不难。”记者结束这次采访时,方必春向记者发出再来采访的邀请。“我们要注册品牌,搞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还要依靠产业融合发展观光旅游业。三年内,我们有信心让每一个产业带动100户奔小康。”

 

 选择年月
<2017年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湖北一个贫困山村的产业扶贫见闻⊙2016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41.5万人⊙名村牵手贫困村 山乡冬日“暖阳”照⊙ “冰雪节”玩转冰雪⊙2017“金蓝领”成为市场的宠儿⊙金安: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图⊙北京:灰霾中迎来新年第一场雪⊙内蒙古食药监局提醒:网上购药需谨慎⊙我省积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我市学生体测工作连续四年100%上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