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家佳
寒冬时节,走进裕安经济开发区英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发往广东的订单,企业负责人赵爽告诉记者:“我们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仿木装饰线条及其相关成品画框、镜框和相框等家居装饰类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当前的市场机遇,给我们产品的销售带来利好,目前生产线均在开足马力进行生产,预计年产值约1000万元。”
而在2011年,英科实业有限公司建厂后,受市场环境影响,出口订单减少,使得企业在2013年后处于半停产状态。闲置的厂房如何处理成了裕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考虑的问题。管委会负责人经过多次与企业对接、洽谈,英科实业将目光瞄向了国内市场,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订单随之而来,2016年新上10条生产线,产品畅销广东、湖南等省,成功盘活了闲置资产。
据裕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磊介绍,自2015年以来,由于资金链断裂、市场销售不景气等原因,开发区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有12家,现已盘活6家。还有部分企业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和标准化厂房改建,进行招商引资,如新招商的东莞台宏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成功在裕安区注册公司,拟投资2.5亿元的手机配件项目。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增大,裕安区一些企业遇到经营困难,造成一定规模的土地、厂房和设备的闲置。基于这种现实,裕安区提出了向存量要增量,把闲置资产作为招商载体,按照“摸清底数、有效盘活”的原则,由政府牵线搭桥,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采取租赁、分体嫁接、整体收购等多种形式,做好嫁接改造,盘活闲置资产,有效提高园区的运行质量。
“以前买地、建厂房、投产,企业想要看见经济效益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有现成的厂房,我们只要装上设备就能投入使用。”方圆钢构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该企业早前落户在平桥高新工业集中区,生产形势好转后,急于扩大生产基地。在平桥高新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的牵线搭桥下,企业将濠港网业有限公司闲置的土地进行了收购,已于2016年8月份正式开工建设,计划投资2亿元新上重钢项目,规划新建厂房40000平方米,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
“把‘僵尸企业’请出去,把好企业请进来,实现了新旧企业的双赢。”平桥高新工业集中区党工委副书记聂云滨认为,对于“僵尸企业”来说,停产仍然承担巨大的财务成本,通过兼并退出,有利于实现资产变现,轻装上阵。
为避免二次闲置,在新项目“录取”上,裕安区各园区坚持“在精不在多”的原则,在投资强度、科技含量、能耗排放等方面明确了企业进驻的门槛,限制土地利用率低、资源劳动密集、效益产出低等项目进入园区,鼓励土地低消耗、产业高端化、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创新项目入驻。同时,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项目容积率。
“利用闲置厂房引进新项目,既破解了土地指标的制约,又能短平快地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扩大就业。”李磊介绍说,盘活闲置资产,可有效化解项目落地与土地指标不足的矛盾,在减少土地资源浪费,节约投资者资金的同时,也使闲置的厂房、场地重新焕发生机,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