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将军的家风故事

  胡遵远

  2016年8月17日,带着家乡人民对老红军、老将军的无比思念和无限敬仰,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一行三人,专程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看望将军县唯一健在的开国将军、金寨藉老红军詹大南。

  我们同詹大南之女詹化文、长子詹化武进行了长时间交谈。姐弟俩比较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老将军的有关情况。这番交谈,使我们知道老将军不仅作战英勇、带兵严格,战功显赫、功勋卓著,而且从不居功自傲、贪图享受,过日子精打细算,度人生艰苦朴素,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将军的一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他的故事令人深思。

  “我的房子好得很,补补就行,不一定要修”

  还是在詹大南将军工作期间,有一天,下班回家,刚进院门,他就看到一个战士带领着几个工人在他家忙内忙外,有的修补墙面、有的检查水管……

  将军轻轻地拍拍那个战士的肩膀,问道:“小鬼,你们在我家‘搞破坏’呀!”

  大家看到是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放下手中的活,立正回答:“首长好!我们在按计划给您家维修房子。”

  老将军的脸一下子严肃起来,说:“我的房子好得很,补补就行,不一定要修,要修就一定不能超支、更不能豪华,能用则用、尽量节省。”

  他放下手中的黄布包,便到屋内屋外检查起来。盥洗间的水盆裂了两条缝,工人师傅正准备更换新的。他一下子按住工人师傅的手,说:“水盆就不要换了,有裂缝,可以用脸盆接水,既可以发挥脸盆的作用,又便于水的二次利用。”

  当他看到工人师傅正在更换浴缸,一下子生气了,大声叫道:“好好的浴缸动它干啥?简直胡闹!”

  实际上,老将军用的浴缸是20年前的老式浴缸,缸沿很高,组织上考虑到老将军战争中腿部受过伤,行动不方便,想给他换个矮点的浴缸。

  詹大南说:“不用,只要做个木台阶就可以。以后腿脚不灵便,再换个两级木台阶,慢慢往上跨,你们不用担心。”

  浴缸十分陈旧,釉层早已磨去,表面也是密密麻麻、凹凸不平,白缸成了灰缸。大女儿詹化文拿来“清瓷净”,与公务员一起用清洁球进行清洗,费了很大力气,擦了一个多小时才擦白。他欣赏地说:“这不是很好吗?”

  “组织上越是关心,我们就越要自觉,不能给组织增加负担”

  冬天的南京,气温虽然不像北方那样低,但是湿度大,同样特别寒冷。还是在很久以前,老将军家取暖用的是锅炉,燃煤是免费供应的。但是,为了节省用煤,每到冬天,詹大南将军就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2-13℃,并且亲自规定和检查公务员给锅炉添煤、封火的时间。家人劝他把锅炉烧得时间长一点、让室温升高一点,他总是这样问:“那么多没有暖气的家庭怎么过冬呀?”

  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陈炳德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意找到他说:“老首长,你家里取暖用煤是充分保证的,暖气烧热一点,不容易生病,对身体有利啊!”

  詹大南说:“这样很好了,我不觉得冷,冷了有部队发的棉衣、棉被,穿厚一点就行了,你们不用操心。”

  回到家后,他对子女们说:“军区对我们历来照顾得很好。陈司令连我家用煤的问题都想到了。组织上越是关心,我们就越要自觉,不能给组织增加负担。”

  子女们说:“就你省这么点煤,能起什么作用?”

  他严肃地说:“话可不能这么说,个人的作用的确很小,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每年就会节省很多。”

  为了减少用煤,他还经常动员家人和公勤人员上山捡枯树枝,有时还亲自干。他就是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

  “共产党人就是为人民做事的,不图名不图利”

  詹大南将军对自己要求很严、十分节俭,尽可能地为军区节省开支,舍不得花钱。按规定,他每年可享受到外地疗养一次。但是,每次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总是说:“南京很好,出去又要花公家的钱,还要麻烦组织,我就不出去了。”多年来,他从未到外地观光和避暑过。可是,为了贫困孩子能够上学,他却什么都舍得。

  1983年,詹大南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有时间回到久别的老家看看。他不动声色地回到故乡——金寨县槐树湾乡,走村串户,与老百姓拉家常。他看到家乡仍然很贫困,一些孩子因家里贫困不能上学,心中很不是滋味,暗暗下决心要帮助孩子们。

  一回到南京,他便向老伴提了个想法:全家人一起为金寨县捐款1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老伴李凡对他的想法很赞同,子女们也都表示支持。

  但这10万元,对于一个靠拿工资生活的家庭来说,谈何容易!詹大南将军的老伴患有帕金森病,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雇请着一位保姆;大儿子在一所地方院校工作,孩子也成年了,三口人仍然挤在一套小房子里,正在想办法筹款参加集资建房。其他子女们也都是工薪阶层,家里的孩子有的正值读书年龄,经济上也不宽裕。但是,他们认为爸爸妈妈为了人民革命了一辈子,现在晚年了,提出这个想法,再有困难,也要帮助他们实现心愿,为人民再作点贡献。

  老将军夫妇拿出积攒几十年的42000元,子女们每家你一万他五千,捐了56000元,他的侄女一家也捐了2000元,总算凑齐了10万元。

  希望小学建成了,金寨县委、县政府拟将这所希望小学命名为“詹大南小学”,老将军坚决不同意。县里又将校名改为“将军小学”,詹大南还是不同意。他说:“不行,不行,共产党人就是为人民做事的,不图名不图利,希望小学就是希望小学,要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并且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金寨县杨桥希望小学。

  此外,他还在金寨一中设立了奖学金,在自己战斗过的地方资助了50多名失学儿童,尽力为希望工程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一位受助的学生在给老将军的信中写道:“亲爱的爷爷、奶奶,1996年,当我和小伙伴们因家庭困难即将离开学校时,是你们给我送来了学费和书本,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感动得掉了眼泪。你们给了我希望!……”

  一位受助孩子的父亲在给老将军的信说:“您老平日十分俭朴,还想着我们老区人民,我们一定教育孩子好好学习,不辜负您老人家的厚望!,告诉您老人家一件好事,继你们的捐款后,又有两家单位给我们捐款了。”

 选择年月
<2016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詹将军的家风故事⊙军中老歌⊙文化视界⊙老六安的古八景⊙老街 ⊙抽签趣解⊙霍邱李氏庄园布展工作全面完成⊙毛坦厂农家书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小华山街道流动小舞台 文化大惠民⊙闲话八大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