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针对企业经营者反映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的问题,该区一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各类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并主动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政策性资金。全年兑付鼓励企业转型发展、招商优惠政策等各类本级奖扶资金11414.92万元,及时拨付上级各类奖补资金1665.01万元。另一方面,及时摸排当前经营困难企业名单,协助企业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并认真落实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仅上半年就免征小型微利企业增值税534户次、税款21.57万元。此外,该区还引导企业开展直供电业务,促成安徽科达售电有限公司在园区注册,与区内26家企业签订直供电业务,每年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460多万元。
精准施策,助推转型升级
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园区企业更加迫切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企业转型升级。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什么帮助?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最需要的是资金支持。为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该区相继出台《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六安开发区支持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奖励办法》等文件,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作用,多措并举鼓励企业技改扩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推进康泰玻业等重点企业技改扩建,全年新增技改扩建项目25个。
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而人才是实施创新的关键要素。该区积极落实人才支撑战略,在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企业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的同时,帮助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先后与皖西学院、六安国防科技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意向框架合作协议,与皖西学院合作挂牌“就业指导工作联络站”,全面启动校企合作新模式,并加强跟踪协调服务,推动校企深入合作。目前区内永达机械、艾莱依服饰、瑞普数控等10多家企业均结合各自特点与本地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达到了共赢的目标。
在园区的引导帮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收获累累,康泰玻业、五粮泰生物、奔马先端科技等企业新上技改项目,改造提升传统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江淮永达借助技术改造和创新驱动,销售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星瑞齿轮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在智能化改造和产品研发,三期工程正在加快实施……据统计,该区今年新增高新企业数7家,总数达到28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26.7%。高新企业产值78.5亿元,占比首次突破50%,达到51.9%。成功获批“首批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帮到关键处,扶到点子上,“暖企”效应逐渐显现。今年以来,该区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向好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9亿元,同比增长7%;1-11月份,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6.05亿元,同比增长6.68%;财政收入14.73亿元,同比增长21.3%;利用外资5030万美元,同比增长13.2%,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进出口总额11287万美元,同比增长12.81%,总量和增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