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婷
近年来,我国对于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规定,各地要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教育和就业对他们而言是融入社会的立命之本,特殊教育是培养残疾青少年独立生活能力、自食其力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让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和就业的保障。笔者认为,在特殊教育中,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同样重要,它是特殊教育提升的重要内容。
特殊教育不是为了办学而办学,而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从学校到就业。“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建好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事实上,在2014年由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就提出了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要想实现残疾人充分就业,特殊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缺失是制约青少年残疾人充分就业的重要原因,当前,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简单等突出问题,还不能充分满足和适应他们就业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需要。
笔者认为,特殊教育应该对残疾孩子进行客观准确的能力评估,针对各自擅长的能力给予引导性培训。要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必须有足够的技能实践操作训练。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是提高青少年残疾人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可以引导或者支持特教学校与企业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建立起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青少年残疾人职业培训机制。同时,特教学校职业培训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适应的培训课程,进行不同的技能培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将来能找到一条谋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