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追踪“老字号”品牌失传真相
“老字号”品牌黯然退市,隐藏着一个品牌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经历的暗殇,传承、管理、推广、保护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品牌早夭。纵观一些老字号的发展、退市规律,记者在多方走访中,不难总结一二。
在传统技艺传承方面,培养传承人步履蹒跚,科研和传统技艺难以为继。高校毕业生大都往沿海及大中城市发展,人才匮乏,很多年轻人兴趣不大,传统技艺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既不能将传统技艺真正的传承下去,也难以开展技术革新,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品质。
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由于受地域因素制约,受国内外环境及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效益不好,生存压力大,银行不愿放贷,资金运转困难。厂房、土地受到限制,不能扩大生产规模。原料来源不能保证品质。企业检测能力不足。成本上升,效益下滑。
品牌宣传推广方面,宣传推广需要长期持续的进行,且费用昂贵,企业负担沉重,难以为继。同时手段单一,新的媒体和广告方式不见“老字号”踪影。历史文化发掘严重滞后。
另外,地方政府保护力度不够。主要是意识不强,手段不多,支持不够,宣传不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保护“老字号”商标刻不容缓
“老字号”商标是一个地方和城市的名片,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老字号”商标若不及时传承保护,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将消失在时间的河流里。下面是记者在走访中收集到的一些建议共识。
明确一个机构主管“老字号”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普查,建立“老字号”资源库,出台一揽子鼓励和引导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政策优惠措施,针对每一个“老字号”商标制订一个量体裁衣的治疗方案。
下大力气保护传统工艺,对老字号传人、技术骨干、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予以资金支持。支持传承人授徒传艺,并为其创造条件。具备条件的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特殊保护。
宣传文化出版部门要在宣传上加大投资力度,做大做强老字号的品牌,倾力打造地方城市名片。每一个老字号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鼓励媒体制作老字号纪录片或电视剧,以弘扬传统文化为载体,拓展品牌影响,通过网络、媒体等多方位进行宣传,营造有利于老字号发展的消费环境和社会氛围。
开发“老字号”旅游产品,实行贴息减税政策,减轻老字号企业负担,让“老字号”产品得以真正的“走出去”。推广和发展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建立六安“老字号”品牌馆,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满足大众消费,扩大消费群体。
对“老字号”商标进行深入挖掘开发,以“老字号”为纽带创建龙头企业,实施重组,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壮大企业实力,促使老字号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