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
还记得1998年那部罗曼蒂克喜剧《电子情书》吗?里面那家害得小店无法立足的连锁大书店何等风光。然而才十年多一点,全美数一数二的大书店便已风光不再,怎敌得过亚马逊和“爱拍”的电子书?沧海桑田,只消十年工夫!
史丹福大学附近的门罗公园市有间著名的书店叫Kepler’s,我也是那里的常客。这家成立于1955年的书店之所以著名,不仅由于几十年来是大学附近人文汇聚之处,更因为发生过有点像“电子情书”的故事,但结局更温馨:作为独立书屋敌不过连锁书店,2005年因财务不支而宣告关门。可是附近的居民太喜欢这间书店了,整个社区——包括书店所在的小城和邻近史丹福的市镇,发起了一场拯救书店运动:居民和民间团体出钱出力,竟然帮助书店度过难关,不久之后恢复营业。这是流传在读书人之中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
如今当连锁大书店也纷纷面临倒闭危机时,像Kepler’s这样有特色的独立书屋还能撑多久就难说了。当更厉害的巨浪打来,几年前的温馨结局未必能重演。这个如海啸而来的巨浪就是网上购书和电子书的兴起,在这双重的打击之下,财大气粗的连锁店都快撑不下去,一家小社区书店的前景就更黯淡了。
在书店岌岌可危的时候,我还想到另一个关于书、爱书人和书店的温馨可爱的真实故事:《嘉林十字路84号》——这是一家伦敦旧书店的地址。
二战结束后不久,有位纽约女作家为了找一册善本书而写信给这家古籍书店询问,结果成就了她和书店收购员之间长达二十年的友谊。他俩通了无数封信:他为她查找她要的书籍;而她为他、他的家人以及书店的同事们——这些战后物资匮乏的英国人,邮寄食品、礼物、关怀和温情。幽默率性而深情的女作家海伦,温文拘谨而敬业的男店员法兰克,因书而结缘,因文字而带出人性中的善良美丽。他们的信函风趣、亲切又动人,然而他俩从未见过面。当海伦终于到伦敦时,法兰克已病逝,书店也打烊了。海伦把这段情谊写成一本书,就用书店的地址作为书名。1970年出版之后数度被改编为舞台剧和电视剧,1986年甚至拍成了电影,没有缠绵爱情也没有曲折悬疑的剧情,只是一间书店和两个爱书人的故事,居然拍出一部相当温馨隽永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