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红包,你压力大吗

  本报记者 杨秀玲

C1300157五版.jpg

C1300158五版.jpg

C1300262五版.JPG

C1300264五版.JPG

C1300266五版.JPG

  过年回家本是皆大欢喜的事,但是红包带来的礼金压力却日渐成为一种负担,让即将踏上归程的上班族多了一丝压力。

  近日,记者从市内不少网站论坛内了解到,很多网友在期盼春节到来的同时,又不约而同地开始吐槽,过年回家除了必须支出孝敬长辈的红包外,给家乡办婚礼的朋友、同学、甚至同学的孩子发放的各种大小红包,也让经济压力的重担难以忽视。

  年终奖还不够发红包?

  在六安城区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刘元今年将踏上工作后第一次的回家路。刚刚领到年终奖的她粗略一算,不仅奖金全部“充公”还要搭上小半个月的工资。刘元说,除了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孝敬外,还要给上小学的表妹和刚出生的侄子侄女每人“意思”一下。

  刘元算了笔账,就算最少给200元,也得好几千元,同时,还有不少同学在年前都要聚聚,又是一大笔开销。她抱怨道:“如果每年过年回家都有这样的压力,也太辛苦了。”于是,刘元只好把原本计划好的春节前的旅游取消了,想节省点开支。

  不光刚刚参加工作的刘元有这样的烦恼,“骨灰级”白领小曹也正身陷“红包漩涡”。“去年给了7000多元,因为侄子侄女太多,还有夫妻双方许多长辈,平时也见不到面,赶在年前节后遇见了,你说这钱能省吗?”结了婚又没孩子的上班族,回家的负担往往变成双份,小曹说:“妻子老家没那么多亲戚,但3000元的礼金也是少不了的。”

  春节的各种红包压力,网上吵得更是热闹。记者在网上搜索“春节红包”、“红色炸弹”等关键词,很快就有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出来,网友热议度很高。

  微博上一名网友吐槽说:“快到春节了,接二连三的结婚请柬!其中还有一些十几年没联系的朋友!我现在好想马上有钱!”

  另一名网友同样表示:“红色炸弹不停地投过来……”

  还有网友非常苦恼地表示:“都扎堆结婚,每个人都说‘我一辈子就一次,你必须来,你说我该咋分身……’”

  一些吐槽红包压力的帖子发出来后,引来了上千网友围观,在留言评论的网友中,不少人纷纷安慰发帖人淡定。

  一名网友评论:“好多人工资低、奖金少,但是收到的‘红色炸弹’多啊,看开点,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另一名网友则评论说:“淡定,淡定,淡定......等你办喜事再收回来!”

  “红包来、红包去,其实大家图的是热闹、是喜庆,但是真的很累人,不‘随波逐流’,就显得‘人情淡薄’,被人说‘抠门儿’,可是钱真是要辛辛苦苦上班挣啊,真不知道该咋办?”更多网友则表达这自己的无奈和纠结。

  微信朋友圈讨红包,怎么看?

  临近年终,微信朋友圈里的“红色炸弹”也开始横飞。有人说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如果有人给他发金额里面带6或者8的红包,来年会有好运。有人还贴出儿子的照片,在朋友圈里讨新年红包。一位网友说,有人甚至直接把收到的红包截图发到朋友圈里,并标上“好朋友”。其实,微信朋友圈“讨红包一族”的招数多种多样,比如“众筹心愿”、“春节筹钱买票回家”……等等,五花八门。

  “有人说,如果今天收到1.88,8.88,88.88,188.88的红包,2016年会好运连连。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福气,看看谁会给我惊喜。”网友小王说,前天,他的微信朋友圈中一位女性朋友贴出了自己儿子的两张照片,并在照片上附上了这段文字。

  本以为是朋友发着玩,点个赞就可以了,却没想到,没多久,照片下面出现了一句话,“统一回复,不要点赞,朋友们的红包可以尽情砸来哦。”没多久,小王的这位朋友就把一些朋友发来的红包截图发到朋友圈里,并在截图上加了评论写上“好朋友”三个字。小王说,没多久,他的这位朋友又贴出十几张收到别人发来的红包截图。“大多数人发的金额都不多。”

  看到别人都给朋友发了红包,小王感觉不好意思,于是也给朋友发了一个金额为1.88元的红包。很快,他的红包截图也被朋友标上“好朋友”发到朋友圈。“但是,真心觉得这样很没有意思,还有点惹人烦。”小王表示。

  小海在六安一家本地企业上班,因为爱交朋友,在朋友圈内人缘非常好。前段时间,在他过28岁的生日当天,不少细心的朋友给他送上了祝福,还有人特意给他发了红包。“也不多,有给2.22元的,也有给6.66元,就是寓意顺利的意思吧。”对于朋友的这份祝福,小海有些感动,就把朋友各种形式的祝福发到了朋友圈。“我当时也没多想,就是想感谢一下大家,表示一下感动。”

  不过,小海的朋友圈发出来之后,很多朋友看到他晒出的红包,也给他发来了红包祝福。“多少钱的都有,几块钱,几十块钱的都有。”直到深夜,他的微信才消停下来。他打开微信钱包一看,生日当天收到了近千元的红包。给他发红包的不仅有同学、同事,还有很多亲戚朋友。“我也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多红包,感觉挺意外的。”小海说,他感觉这个生日过得非常开心。

  对于微信朋友圈里讨红包的情况,有网友表示,这种方式很有意思,朋友之间能够经常互动。网友小路说,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人缘很好,但是经济条件一般,去年,苹果6S刚刚上市的时候,身边不少人都换了新手机,朋友也有些心动。“她一个月的工资都抵不上一部6S。”于是,小路的这位朋友突发奇想,跟身边的朋友进行“众筹”。“大家给她发红包,帮她凑份子买手机。”小路说,她和几个朋友条件都不错,每人给朋友发了100元红包,再加上其他人的红包,和朋友自己攒的钱,很快就买了一部新苹果手机。

  不过,对于在微信上讨红包的方式,网友却褒贬不一。网友“陈小胖”认为,朋友间微信讨红包,有来有往,才正常;只要不发,很容易招人厌烦。但是如果是年末岁尾、新春佳节之时,跟老板讨要红包,只要大家高兴,倒也无可厚非。但是更多人却表示,在微信上讨红包,要用坦然的态度来看待。这种方式的产生,也是互联网时代给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

  这些“红色炸弹”,你遇到过吗?

  记者整理了一些索要红包的的类型,通常从下几种比较经常遇到。

  以“某某节到了,红包关系(你看着给吧)”的句式作为开头,以红包金额多少划分关系亲疏,讨要金额通常在100元以内,以具有寓意的数字为主。如亲近的知己索要88.8元,女朋友索要13.14元,长辈索要10元,网友索要1元。关系价码的最后,通常以“看你想当我的什么人,见证我们感情的时候到了”的句式作为结尾。此种方式易被视而不见并且引起反感,不易收到红包。

  “玩个游戏,你给我发个微信红包,我会附带红包截图发到朋友圈,并说明你是谁,我们什么关系,我对你什么看法或感觉。”此种方式通常在微信朋友圈公开发布,所有人可见,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带动朋友圈好友,极易被刷屏。

  “给我发1元红包,1小时后还你,看看有多少人信任我,不发也不会影响我对你的评价。”此种方式,有人照发不误,有人发送比1元更高的金额。测试者通常会兑现承诺返还。

  “过年、过节以及婚庆等时机亲朋好友相互送红包是我国的传统礼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双方的感情。”安徽大别山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兵分析认为,但是近些年,红包变得越来越厚,相互之间的攀比风气也越来越严重,甚至一些人还把礼金作为敛财的手段,同时,微信群好比虚拟社区,在这个虚拟社区里,人们会通过“自治”建立起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规则,无论是抢红包还是发红包,都要尽量遵守虚拟空间的共同规则,如果觉得无法做到,最好不要参与;即使自己能做到,也要预想到其他人不守规则的情况,以平和心态应对。当然,网络空间的自治规则不能违反法律。

  由于存在攀比的心理,有些人因为他人不送红包或者送少了红包而不高兴。“本来是促进感情的事情,现在反而成了一种压力和负担。”徐兵说,这是一个误区,是变了味的,也不是一个好的发展势头。“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到节、庆日,就有很多网友在网上抱怨送礼的问题了。”

  后记:

  春节发红包,让春节充满了年味儿。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一些人认为红包包得多才代表感情深,于是红包越包越厚、越包越大,以至于成为很多人的负担。

  其实,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大可不必。红包传递的是情意,只要饱含这样的情意,钱多钱少并不那么重要。所以,送红包的一方,不必有多送才好的思想压力;接受红包的一方,也不必从一个春节红包里去揣度和衡量长辈的关爱和晚辈的孝心。钱多钱少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心要真挚。现在网络发达,逢年过节也可以用微信等网络工具进行问候和祝福。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人们都应珍惜相互之间的情感,绝不能因红包的厚薄让情感变了味儿,少了人情味儿。

  提防各种红包骗局

  春节临近,各种红包骗局也多了起来。有关部门提醒市民五类红包可千万不要碰,小心红包没抢到,反倒被骗。

  ●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

  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可能是诈骗。而事实上,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需要繁琐地填写个人信息。

  ●分享链接抢红包涉嫌欺诈

  有些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先加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点击右上角举报即可。

  ●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

  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一起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块才能提现,玩这种游戏要格外注意,留意红包页面的开发者是否正规,因为这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高额红包不可信

  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假的。

  ●警惕“AA红包”骗局

  业内人士称,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

 选择年月
<2016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春节红包,你压力大吗⊙“红包宴”莫变“红包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