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 实现六安振兴——赴延安参加党务培训感悟
王存德

近日,六安市直属机关工委组织80余名党务干部到革命圣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锻炼。在为期4天现场教学和专题讲座过程中,参训学员集中了解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光辉历程,深入学习了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老一辈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救国救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史。
图为党务干部在枣园革命旧址进行现场教学。 陈若鲁 摄
今年11月6日至11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市直工委组织的党务工作者赴延安学习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难以忘怀。
延安精神的本质内容
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延安时期,党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中国革命的现实相结合,注重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同共产党的宗旨结合起来,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人生观和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践中,毛泽东亲自树立了“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等共产主义英雄形象。极大地鼓舞人们自觉地提高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坚定了共产党员跟党走的坚定信心和正确方向。
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对我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同主观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到了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对什么是实事求是,为什么要实事求是,怎样实事求是,做了系统和深刻的论述。
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延安时期以张思德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战士,已经成为共产党人形象代表,毛泽东在张思德以身殉职时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讲演,号召共产党人要向张思德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指出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伟大法宝。我们要长期执政,立于不败之地,靠什么保障?还是要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当年,红军进入延安时,延安城不足万人,红军进驻后增至十万之众,在当地资源匮乏、消耗需求巨大和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情况下,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一边扛枪一边生产,王震率领359旅开进南泥湾的荒山野岭,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用了两三年时间,使南泥湾在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都获得了迅速发展,把昔日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有效地战胜了严重经济困难,为坚持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改善了党政军民关系,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
不忘初心实现六安振兴
六安与延安同为革命老区,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六安未来的发展蓝图绘就,需要全体六安人,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弘扬延安精神,继承老区传统,高举红色旗帜,克服各种困难,共同开拓创新。
一是实现六安振兴,就是要坚定信念,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愿意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为之奋斗直至牺牲,靠的是信念。今天,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仍然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去克服重重困难。我们应该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最大限度的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为六安振兴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
二是实现六安振兴,就是要围绕目标,立足自身岗位全力做好工作。市第四次党代会对今后五年六安发展的目标作了详尽部署。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打好“五大战役”,构建“五大高地”出力尽责;必须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扎扎实实按时序要求做好每一项工作;必须树立效率意识,自觉主动紧跟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快速高效办事;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了解情况,脚踏实地解决问题,让群众信任、理解、满意;必须树立使命意识,不断加强学习,全力以赴履职尽责。
三是实现六安振兴,就是要党员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身先士卒,带头有为作为,带头办事干事,带头遵章守法,带头执行党的各项纪律规定,干净干事,清白为人。这样才能凝聚强大合力,为六安振兴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