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贫困奶奶的“蔬菜故事”
为了弄清楚老奶奶的黄心菜为何如此受欢迎,笔者决定跟随苏良英去她的菜园地瞧瞧,看看是否如人们传说的那样是不打农药、无公害的。
来到菜园地,苏良英道出了黄心菜受欢迎的秘密:“土生土长的黄心菜虽然个头小、不耐看,但在露天的菜地里受过风吹雨打,菜心甜、菜根有嚼劲,这是暖棚里‘周期短、见效快’的蔬菜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城里人都爱吃。”
谈及黄心菜的收益,苏良英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以前菜卖不掉,送人都没人要,只能烂掉,现在我一天哪怕卖个20块钱,除去公交1块钱,还有19块钱,买点肉给儿孙吃也是好的,而且这菜种是政府给的,我没花一分钱。”
扶贫蔬菜的“起源”
“政府免费给贫困户送菜种?”原来从今年8月起,霍山县商务局想出一个“扶贫新招”:即通过为贫困户送菜种、给邮乐E站发补贴、与商超进行沟通对接的方式,让贫困户“足不出户”靠双手一点点发展订单农业,实现脱贫致富。
“为了能让蔬菜与市场对接,我们前期对贫困户、邮乐E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市场规律、商品经济的特点;挨家挨户地走访贫困户,分配他们种植不同的蔬菜品种,以便于销售的多样性;与邮乐E站和商场签订责任状,禁止任何压级压价行为的出现……”说起为贫困户卖蔬菜,商务局商务执法大队队长汪保民每天都在乡镇和商超之间奔走。
日前,扶贫蔬菜在山王河村试点成功,该村30户贫困户每户每月增收能达到300余元,下一步将扩大贫困户种植面积,为实现两年后最终脱贫做准备,并将经验向全县各乡镇推广发展。
一颗黄心菜的“终极梦想”
如果只卖新鲜黄心菜,那么换季又会返贫,可是若能将黄心菜制作成干菜,那么一年四季就“高枕无忧”了。
就在一个月前,县商务局已与霍山县电商产业园里的品牌企业安徽霍迹寻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他们对漫水河、上土市、与儿街等镇的蔬菜干货进行包装贴牌,并在县内四个大型中石油加油站进行销售。
“在不久的将来,黄心菜等贫困户种植的土菜不仅会成为游客手上的‘香饽饽’,更会成为贫困户发家致富的‘暖心菜’!”县商务局局长涂习东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