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且做且珍惜

  编者按:今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曾对152所高校的304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7.76%的受访者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不满意,26.65%的受访者表示对工作无感,55.59%的受访者对工作表示满意。

  目前,2016年告别校园的职场新人大多已经历“职场初体验”。对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的满意度如何?你又干了多久?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的职场新人中已不乏作出新选择的人。这在当事人眼中,离职跳槽可能是“勇于追求并且忠于自我”,而旁观者却更愿意称他们为“不知安分地折腾”。

  本报记者 桑宏

日报五版C0500344.jpg

日报五版C0500339.jpg

日报五版C0500338.jpg

日报五版C0500340.jpg

  2016年,765万名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高校就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数据的历史新高,还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性改革。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在这一背景下,按常理,职场新人们应该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第一份工作。可是,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入职没多久的应届毕业生还没适应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的连实习期都没过,就争先恐后地涌入了离职跳槽大军。

  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带着这一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应届毕业大学生,让他们谈谈他们的工作“初体验”。同时,还采访了多家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眼下的职场新人们。

  职场新人:一言不合就“闪辞”

  毕业半年多的孙亮最近跟自己的第一任“东家”提出了“分手”。他对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说出的原因是——实在受不了单位经常周末加班,工资待遇还不高。

  孙亮在接受受访时告诉记者,其实,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最让他气愤的事情是,“我被要求每天为办公室所有同事倒垃圾桶。我就想不明白了,为啥让我一个人干这么脏这么恶心的活,我感觉大家就是在欺负我,我受够他们了。我来上班的,又不是来伺候人的。累且不快乐,干脆走人吧。”孙亮气愤地说道。

  应届毕业生赵莉莉从走出校门后也换了一次工作,“我第一份工作是企业内宣,因为我大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工作岗位也还算对口。但第一份工作我只做了1个多月时间,辞职主要是因为做得不开心,人际关系太复杂,工作氛围压抑又无趣。”赵莉莉说,虽然她工作的内容并不困难,但与同事相处不太融洽,“我算办公室年龄最小的,与他们相处感觉‘暗流涌动’,他们总是想着办法使唤我,让我做这做那,所以我就辞职了。”

  家境殷实的赵莉莉辞职后,并没有立即找第二份工作,她和朋友出去玩了半个月。她说将状态调整好后,才找了现在的这份工作——文案策划。“我还是挺喜欢的,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策划中,再看见它由一个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还蛮有成就感的。”虽然挺喜欢这份工作,但赵莉莉说,近期她准备再次辞职,“我喜欢安安静静地想想创意,写写东西,可公司还要求我们经常出去做推广活动,我没法接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孙亮、赵莉莉这样频繁换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不在少数。有的可以一个月换两三份工作,有的毕业半年内甚至接连换了五六份工作。“闪辞”的原因有嫌工作地点离家远的,有说食堂饭菜太难吃的,有嫌弃领导总是板着脸或者同事难相处,还有人是因为讨厌上司半夜发微信布置任务的……

  老员工吐槽:最怕新人“倚嫩卖嫩”

  “虽然现在时常听到大学生‘就业难’的说法,但我觉得大学生并没有这样看,他们大多都有‘说走就走’的勇气。”1978年出生的陈立是我市一家企业的老员工了。谈到对于当前的“职场新人”的看法,他的第一反应是,“和我们那时真不一样了,越来越难管了。”

  在陈立看来,当初他刚入职时,自己一切都要围绕工作转,对工作也是异常的珍惜,而现在身边的新人普遍缺少这样的态度。最明显的是,他刚入职时,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单位,打扫卫生、收拾桌子,甚至给领导同事泡好茶,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而近几年刚刚入职的大学生,都是卡着上班点“晃晃悠悠”进来,下班时间一到,就找不到人了。

  “有时手头事情多,让他们做点杂事,虽然表面上也不会不同意,但很少主动积极去做,每当让他们加班就是怨言一片,我们那时候哪敢有什么抱怨。一开始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这样了?后来才发现,这并不是个例,这几年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陈立表示,为此,他自己也在慢慢调节心理预期。

  陈立坦言,最让他受不了的事情是,他经常要帮一些新人收拾“烂摊子”。“比如说,他们刚来,什么都不会,把一些诸如打印材料,到其他部门送资料等跑腿的活交给他们,结果他们觉得这样的工作太委屈,根本不屑做这些工作,有时甚至能磨蹭许久,有时还说找不到地点。”陈立觉得,职场新人入职后最要紧的事是尽快转换好角色,承担起自己的工作。

  “我最怕新同事“倚嫩卖嫩”,觉得自己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就什么事情都拿自己是新人来做‘挡箭牌’,一旦做错事被发现,即开始猛找借口,还不忘加上一条自己是新人的理由。”身为一家广告公司业务经理的王晨晨说,“有一些新人直到做了几个月后,还会有一种把自己当作新人的心态,觉得其他同事应该照顾自己。新人开始一两次说自己没经验犯了错没关系,大家都可以谅解,但是一遇到问题就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势必引起旁人反感。”

  用人单位:不能缺少踏实与勤奋

  “像我们做销售的公司,新来的员工手头没有客户群,每天都要打上百个电话开发新客户,但很多新人要么拉不下脸,说话吞吞吐吐的;要么就是受不了委屈,客户发个脾气,我还没说什么呢,人家就眼泪巴巴的了。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有敬业精神,并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一家药品销售企业的负责人说道。

  这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他的公司也用过多名应届毕业生,但除了一位现在已升为销售经理以外,其他人大多干了不到3个月就辞职了。“最快的干了不到一个星期就走了。”他认为,这些“闪辞”的新人,最重要的是缺少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先就业、再择业”不是说不可以,但是还没弄清本职工作,没熟悉公司的情况,就挑剔对待这份工作,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只有忠实工作才能获得锻炼、赢得信任,才能逐渐获得越来越重要的工作任务。

  记者在采访中,多家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均表示,其实他们也很矛盾,从企业的今后发展着想,为企业培养自己的人才,他们更愿意给刚走出校园、走进职场的应届毕业生机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不少年轻人存在着“眼高手低”,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有的好不容易上手了,又觉得企业重视不够,可能又会跳槽了。

  “现在不光就业难,招人难、留人也难,我们公司尽量会为新人创造好的环境,新人也可以有些小个性甚至不按“套路”发表意见等,但是不能缺勤奋、踏实的素质。”六安开发区某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说,每个职场人士都是从新人开始走过来,对于新人来说,年轻能够成为资本和勇气的源泉,但缺乏工作经验的新人还是要多看、多听、慎做,把难的事做简单、把简单的事做仔细,更能尽快适应工作,更容易得到领导的赏识。

  专业人士:不要让跳槽成“惯性”

  城区某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认为,导致应届毕业生“闪辞”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三个方面:薪酬不满意、觉得没有发展前景、就业环境不是自己想象的。“从客观上看,虽然经济、教育、社会等因素都有,但根源还是在主观上,没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很多毕业生嫌薪酬低,实际上是因为其个人能力还远达不到其职业期许,说白了,就是能力撑不起野心。”

  “对于职场新人,首先要面对社会现实,每年攀高的毕业生数字,再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就业形势不明朗,这些都应该事先认知。”该负责人说,绝大多数职场新人刚开始工作,不会一上来就是很重要的岗位。因此,不要因为干了一个月杂活,就觉得这工作不是你期许的工作。他提醒,职场新人特别是有着专业知识的应届毕业生对于工作的眼光要长远一些。“就业是一个有步骤有阶段来实现的过程,不会走就学着跑,这样是不现实的。”

  就不少职场新人关心的薪酬问题,该负责人认为,同样要准确定位自己,例如,个人的特长在哪里,兴趣点是什么,然后确认自己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自己能干什么,能做到什么,然后再去匹配薪酬。“并不是说你跳槽的经历越多,就能证明你个人能力强,也不是说你跳槽后,下一份工作的薪水就越高,只有你个人的能力素质过硬了,才有谈加薪的底气。在我们做人力资源的看来,跳槽的经历越多,只能说明你这个人稳定性差,因此,千万不要有跳槽惯性。”

  他还提醒,作为新人,不要太计较得失,得与失本来就没有定论,当你觉得是“得”的时候,在别人眼里却有可能是“失”,而当你觉得是“亏”的时候,往往结果却是“得”。当一个新人能够时常主动争取工作机会的时候,你不但能够快速得到领导的认可,更容易尽快融入团队并且获得老员工的更多帮助。

 

 选择年月
<2016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第一份工作,且做且珍惜⊙别小看你的“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如何找该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