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延伸的“医保梦”——我市城镇居民医保实施十周年纪实
张 涛 朱业江 本报记者 储 勇
今冬第一场雪后,阳光格外温暖,甚至有些春天的意味。11月28日下午,六安开发区世纪景园幼儿园外,几位等着接孩子放学的妇女一边晒太阳,一边唠家常。“听说了吗?咱农村的‘新农合’和城里的居民医保要合并了。”“早知道了,我前段时间就在社区参保了!”“我还听说,以后农村人和城里人的看病报销比例都一样了!”……9月份以来,城乡居民医保从明年1月1日起并轨的消息成为了街谈巷议的话题。
消除疾病,保障健康,是每个人的渴求。而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更是广大城乡居民的热切企盼。从2007年起,我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已走过10年历程。10年间,城镇居民医保政策从无到有,参保覆盖人群逐年上升,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与此相随的是,经办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金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作为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我市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居民医保从无到有
2007年之前,我市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助等为补充的城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在农村,也普遍建立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此情形下,城镇居民要求解决医疗保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2007年9月1日,《六安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出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正式启动。不在城镇职工医保覆盖范围的在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均被纳入保障范围。2008年,在校大学生也被纳入保障范围。至此,我市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制度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我市各级人社部门和经办机构全力推进参保扩面工作,参保人数从启动之初的28.38万人,到今年已跃升至84.76万人。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目前,我市城镇居民医保各项待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其中,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约达73%,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约为62%,均高于全省约两个百分点。今年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待遇在原分段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后,大病保险平均报销比例由原先的50%上升至60%。
创新服务推陈出新
“现在是‘一卡通’时代了,在市里看病和县里一样,都是凭卡登记住院,不用先垫资,出院即时结算,过去,我每次在市里看完病,都要拿着单据回县里办理报销手续。”日前,舒城县76岁的董大爷在接受采访时说出的一席话,道出了很多参保居民的心声。
城镇居民医保启动之初,各县区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经办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也不统一,不同统筹区的参保居民医疗保险待遇不一致,给参保人在全市范围内持卡就医造成不便。为让参保居民享受到及时、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2011年,我市出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参保范围和时间、筹资标准、待遇保障、基金管理、管理经办流程和服务网络的“六统一”,并实现全市范围内“一卡通”就医结算。
城镇居民医保实施中,我市不断深化医保经办服务的内涵。在市级统筹基础上,积极推进省级平台单项和双向联网就医结算,同时开通了赴外就医“直通车”。如今,我市参保人员可持卡在全市260家和省内43家各级定点医院就医,享受医保报销部分直接扣减、实时结算报销的优质快捷服务。此外,我市还推出一系列便民实效举措,如网银支付、业务经办前移和业务受理提速等。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