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遍布城市商业区中、学校周边和小区周边的小摊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满足了一些人便捷、低价购物的需要。一些小吃摊点贩卖的小吃,对于许多人来说是记忆中的味道,有着不一样的美食诱惑。有需求和存在的理由,小摊点也就遍布开来。然而,曾经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流动的摊点一度处于散放状态,出现了占用城市道路、污染区域环境,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如何去管理这些摊点,让摊贩们有序经营?多年来,我市城市管理部门在摊点管理上变换思路,探索尝试一些方法。
本报记者 张玉 /文 王丽/图

摊贩们戴口罩、配备垃圾桶,保障食品卫生、市容环境。

每个摊点都要悬挂食品摊点经营公示牌。

城管展示 分扣分卡。

市民:摊点美食,又爱又难
“我最喜欢吃明珠步行街中那家梅花糕和胡辣汤啦!那家都经营十几年了。在那边逛街时候,总爱买。”问起六安的摊点美食,年轻市民王菲脱口而出。一些摊点出售的美食,成为了人们记忆中抹之不去的味道。年轻人周末喜欢逛街,有时就喜欢买点小吃来吃。王菲告诉记者,在摊点买吃的时候也会看这家摊点的卫生状况,有时也会担心会不会吃到不干净的食物。但她笑着说有些小吃的确很好吃,经不住诱惑。
11月27日,周末,记者在市区一些摊点群转了一圈。
每个摊点都要悬挂食品摊点经营公示牌。
花鸟巷摊点群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地带,周边有几个商场,周末,逛街的人很多。在这里,一家家摊点有序摆放在道路的一侧。快到傍晚晚餐时间,许多市民在小吃摊点买吃的,很是热闹。有的摊点,顾客只能将食物打包带走,有的摊点,摆了一张小桌子,顾客可以坐着吃完再走。每家摊点生意都挺好。黄山烧饼、凉皮米线、韩式年糕、炒面等等小吃有十多种。“我经常逛街都来买碗米线吃!味道不错。”买米线的市民张伟告诉记者。
记者观察到,许多市民在吃完后,摊点老板都将桌面和地面清理干净。摊点都配置了垃圾桶,整体上,有序不乱。也有一些地方,散落着市民吃完炸串扔在地上的竹签。
小吃摊点还多集中于学校周边、小区附近。在学校周边,许多学生为了就餐方便,也是在门口的小吃摊买吃的。记者前往一些学校附近的摊点群,在采访中,一些学生说道,在门口的小吃摊点买吃的一个是方便,另一个原因是小吃品种多,想吃什么买什么,有的人觉得摊点卖的小吃味道不错。受访的学生们关注摊点卫生状况的占少数。有的说不是天天吃小吃,偶尔买一回,并没有太在意小吃摊的卫生状况。
摊贩:投资成本低,为了生计
为了生活,小摊贩们也是起早贪黑。11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一中东校区大门外的摊点群。下午5点半左右,一些小吃摊贩们就出摊了。
记者看到,许多小吃摊,其实都是建立在三轮车上,搭建在三轮车后面简易的“灶台”就是制作小吃的地方。摊贩吴利华告诉记者,这样一套“设备”准备下来,也要四五千块钱。“但相比租门面做生意,成本还算低的。”吴利华说,早晚一天她最多能卖200元。投资成本低,成为许多小摊贩们选择做小吃摊生意的原因。
记者观察到,三轮车上搭建的“灶台”上面的铁质框架贴着“招牌”,也是很醒目。招牌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味道。摊贩们都有着自己的一些经营之道。“要不要辣椒!要不要放佐料!”摊贩们总是要热情地询问顾客的需要。一些摊贩告诉记者,有些食物需要早上在家将半成品做好,现场进行加热、炒制就可以了。制作很简单,前期的准备稍微要复杂一些。
摊贩张永好在这里经营小吃摊已经有三年多了,他说以前他也干过别的事情,后来觉得小吃摊投资成本低也就做起来。“以前,我们看哪里人多,就在哪里摆摊,也要防着城管来。好点的地方大家都想占,有时一些摊贩也会因为抢好摊位而占道、与人发生争吵。现在我们都有固定摊点了,办理了经营证、健康证,也‘合法’了。”张永好说,“今年要求我们自己进行管理,只要我们把环境卫生搞好,不妨碍城市交通、不影响市容环境,我们做生意也安心。这样的做法大家都挺支持!”
现在,张永好他们都有一个固定的摊位。城管部门也规定了固定的经营时间:上午6点30分到8点30分,中午11点30分到13点30分,下午17点30分到19点。
今年9月,市城管局金安支队东市大队还对这里的临时摊点群实行了自治管理模式,由摊贩们推选出两名摊点群主负责管理。张永好被推选为这里的一名摊点群主。每天,他将自己的摊位摆好后,还要检查下其他摊位是否携带垃圾桶、是否悬挂食品摊点经营公示牌、经营结束时是否做到人走地净等。摊贩们加强了自律管理,垃圾扔地、占道经营的情况就基本上没有再出现。
管理部门:探索方法,人性化管理
小摊贩们为了生计靠摆摊,为了找“生意”,他们东奔西跑。哪人多生意好做去哪。曾经一顿无序摆放的摊点,挤占城市道路,影响市容环境。特别是在学校周边,一到放学时间,从校内外出拥挤的人流、抢生意、抢占位置的摊点小贩们,有些混乱。作为管理人员,城市管理者也为此很“伤脑”。
城管来管只是短暂的,人走又恢复原样。在与小摊贩们的“较量”中,得不到根本治理的方法。我市城市管理部门在多年的管理中也在探索着更加和谐有效的管理方法。根据需要选址、设置摊点群,让这些流动摊点“留”下来,同时出台了临时摊点群相关的管理规定。
记者从市城管局市容管理科了解到,目前,全市共设置了30个临时摊点群。根据临时摊点群管理规定,临时摊点群摊点主必须配合管理部门做好日常的自治管理。在指定的地点、范围、时间、经营项目规范经营。
为控制总量,临时摊点群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摊点主认真执行市容环卫责任区管理制度,自备垃圾容器等必要的设施设备。饮食类摊点主必须办理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日常经营不得影响市容市貌、不得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不得私搭乱建、不得乱拉乱晒、不得私接电源、不得转让摊点经营权。
管理部门定期对临时摊点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督促摊点主整改到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由摊点主自负。
摊点在日常经营违反办法规定的,由管理人员视情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整改;第一次依法对经营户处罚50元,第二次处罚100元,第三次停业整顿,第四次取消经营资格。屡教不改并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或经营管理秩序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因城市建设等原因需调整、取缔临时摊点群,摊点主必须无条件服从。
据市城管局金安支队东市大队队长刘爱民介绍,今年9月,他们在一中东校区大门门口旁划定了71个摊位,成立临时摊点群,在采取自治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实行了十分扣分制。每个临时摊点经营户共有10分,一年内扣除分值小于10分,第二年恢复10分;一年内扣除分值等于或大于10分,取消临时摊点经营资格。有相应的扣分标准。此外,还安排了劝导员,对摊贩们的经营进行监督。
自从实行了这些管理模式以来,刘爱民说,作为管理者明显感到以前摊点存在的一些乱扔垃圾、占道经营等行为得到明显改善,也得到了群众和摊点群经营户的支持。摊贩们加强了自律,不文明行为没有了,管理者管理起来轻松了,城管和摊贩的矛盾也就化解了。
国内外摊点管理经验
国 内
北京市:疏堵结合现实解决之道
在“规划区域、社区为主、低租进入、集中经营,规范管理”的指导方针下,正视城市游商游贩必将广泛而长期存在的这一现实,采取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模式是北京市目前正在探索解决这一社会难题的现实决定。
上海普陀区:从逼赶到有序定点
上海普陀区城管办着力体现以民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进一步改进管理手段,对马路摊点实施人性化管理,一是针对普陀城区流动菜贩多为城郊菜农的实际,开展了调查摸底,联系了城区9个农贸市场,安排了近300位生活困难的自产自销老年菜农进市场免费摆摊设点,对符合条件的颁发自产自销摊位证,并实行定人、定点、定资管理。强化管理和服务。二是划出区域开辟早晨菜农自产自销露天马路摊点,进一步为他们提供服务,并配备力量现场跟踪管理,维护好市容市貌。三是区别对象,变以堵为主为堵疏结合,引导马路摊点向街巷压缩,在充分征求并听取街道居民意见后,分区域、分路段,按季节在城区各大街小巷,居民区划出一些设摊点,供低保、失业、民工、农民这四类人群摆摊,并核发临时占道许可证,统一标识、统一市容市貌,而对那些影响交通或从事不正当生意的商贩则予以坚决取缔。
浙江省:立法为流动摊贩划地盘
浙江省于2009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人行道、桥梁和地下通道以及其他公共场所设摊经营、兜售商品。”“市、县、镇人民政府在制定城市、镇规划时,应当确定相应的经营场所,供农产品、日用小商品等经营者从事经营。”“如果城市、镇规划确定的经营场所不能满足经营规划需要,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及时修改规划,规划修改前,市、县、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的原则,按照法定程序划定一定的经营场所。”
山东省临沂市:启动城管置业服务
临沂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情,堵疏结合,以疏为主,启动城管置业服务工作,变执法管理为有情帮扶,和谐执法,设立了下岗职工置业服务中心,按照“一级路管行业,二级路管摊点,三级路管路段”的原则,实行登记管理制度,与经营者签订露天经营协议。统一经营地点、经营工具、经营标志,统一卫生保洁。建立露天经营户诚信档案,实行“1+1”管理制度,违规扣分,提醒教育,扣完培训,对屡教不改进行处罚,开展了“帮一扶十带百”活动。每个中队帮助1个特困户脱贫,扶持10个困难户致富,带动100个经营户守法规范经营。
国 外
法国:管理和服务并行
措施一:摊位拆除和打扫由政府负责。巴黎早市文化由来已久且经久不衰,每个早市上的摊位和每周营业的时间是固定的,早市上的商贩都是拥有专门执照的流动商贩,要想在某个早市上拥有固定摊位,摊贩必须向早市所在市政府提交申请,等待批复,早市的摊位通常是在前一天临时搭建而成,第二天中午早市结束后,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前来拆除摊位,打扫卫生。
措施二:管制交通,维持秩序。跳蚤市场是法国的另一大特色,一开始也经历过脏乱差的过程,巴黎将巴黎市区接近环城路的各个城门附近的街道,在一周时间分别辟为举办跳蚤市场的地点,相关的交通管制提前公布于众,并成为一项制度。
措施三:执法讲求灵活变通。巴黎有关市政和市场的法律条款有很多,在具体的执法管理上,巴黎警察基本上是采取比较灵活的办法,只要商贩在规定的地点摆摊,又不影响交通,他们也就采取教育的方法,告诫“下不为例”,要是他们整体上造成扰民、交通拥堵,有关部门就会修改相关的摆摊地点和时间。
韩国:人性化管理+行业自律
在1988年之前,首尔的街头贩卖曾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当时的执法者也有过粗暴执法的行为,在1988年奥运会前夕,首尔市政方面研究对策,在相关的街道地段设立棚屋,引导摊贩合法化经营,食品摊要有健康证明。
在首尔的地铁站内,也会有一些摊点,按规定是不允许的,但摊贩如果做到不影响行人,不强行拉客,不高声吆喝,并注意卫生,地铁方面也是默许的。默许的前提是摊主们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赚钱的同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