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出穷窝窝 住进幸福居——金寨县古碑镇袁岭村扶贫、移民搬迁见闻

  本报记者 鲁艳艳

  冬日的暖阳照在山村的道路上,路边一排排正在修建的新居,已经搬迁入住的村民们正在屋前板凳上晒着太阳聊着天。近日,记者来到金寨县古碑镇,居民们告诉记者,年前他们将迎来今年最大的喜事——搬迁新居。

  袁岭村花园组的村民何应禄,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看起来精神抖擞,忙前忙后收拾屋子,指挥施工师傅们,“这么好的房子,一定得布置好。”何应禄告诉记者,这一排十多栋两层的小楼房大多都是扶贫、移民建房,已经有多家搬迁入住了,有的还在装潢。“我家是贫困户,要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有了新房子,我们心里都敞亮了。”“现在有80%的房子已经盖好了,过年前村民们都能搬进新居。”袁岭村党支部书记袁大光告诉记者,按照县出台的搬迁补助政策,贫困人口人均补助2万元,移民人口到县城购房补助2万元,到中心村庄建房补助1.5万元,如果是扶贫、移民的双迁户还可以重复享受。

  离何应禄老人的家没多远,道路两边有三栋外观相似的两层楼房。走进其中的一家,整洁的厨房里摆放着油盐酱醋等调味品,大锅里正煮着米饭。“要不是共产党的政策好,我们哪里能住上这好房子。”金寨县古碑镇袁岭村的村民陈文旭开始忙着做午饭了。看到记者便热情招呼“快来家里坐坐吧!”陈文旭说,“要是过去老房子,可不敢让客人到家里,裂缝有这么大。”陈文旭用手比划出大约5、6厘米的长度。陈文旭说没建房之前,家里的房子已经是危房了,房间少、面积小、还有很多裂缝。一家四口人通常是把两张床的床板并在一起,搭通铺住着,不仅不方便,更是不安全。“怎么没早点建房?”“怎么不想早点建房,天天盼着、念着,不是钱不够嘛。”一番询问下,记者得知陈文旭家是移民建房户,虽然算不上贫困户,但家里过得并不算富裕,丈夫一人在合肥打工,一个月工资也只有3000多元。家里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还有母亲需要照顾。因而,挣的钱也只够生活,并没有多出的钱来建房。今年正赶上好政策,移民建房补助、危房改造等政策补助叠加到一起,陈文旭一家获得了十多万元的建房款,一下子就解决了住房的难题。“材料都是我自己去选买回来的,楼上还在装着,一共有5间房,今年过年就好多了,孩子和老人每人都有一间新房子了。”陈文旭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 (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6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孙云飞在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会议上强调坚定核心意识抓好全会精神学习⊙生动的环保课堂⊙金安:以“四围绕”开展学习讨论⊙挪出穷窝窝 住进幸福居——金寨县古碑镇袁岭村扶贫、移民搬迁见闻⊙强化问题整改落实确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项目通过验收⊙叶集开展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金安区旅游创建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