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明
外国的电影插曲和老歌,除了前苏联和朝鲜的外,还有一些歌曲也时常在脑海中回放,没事唱上几段也颇有风趣。
“阿巴拉古,阿巴拉古……到处流浪,到处流浪”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拉兹之歌》里一句“命运将我带向何方”早已深攫人心,拉兹那玩世不恭的唱段,恐怕人们还记忆犹新。
日本影片《追捕》里的《杜丘之歌》,无词,不存在翻译问题,整首曲都是“啦呀啦啦呀啦呀啦”,低吟高唱都可,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曲调中低音的悲壮、高音的通畅,加之电影镜头中恰是杜丘驾机摆脱了追捕的场景,暗合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心态,所以,满大街的男人们都“啦呀啦”的啦了好几年。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那天早晨从梦中醒来,侵略者闯进我家乡……”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曲调流畅,欢快激昂,表达了患难之中的兄弟情谊。
“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临,我们的祖国将要获得自由和解放。”阿尔巴尼亚《宁死不屈》放映后,其中的插曲《赶快上山吧,勇士们》受到青少年们的喜爱。
越南歌曲《越南——中国》是中越友好的标志:“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邻东海,我们友谊向朝阳。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哎,共理想,心相连,胜利的路上红旗飘扬。哎,我们高呼万岁胡志明、毛泽东。”听这首歌的时候,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几年之后中越两国会反目为仇,兵戎相见。
“啊,亲爱的中国啊,我的心没有变,我永远把你怀念……”《怀念中国》是当时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流亡中国,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和感谢,写的歌颂毛主席和中国的歌曲,在当时也流行一时。
音乐无国籍,音乐把世间万事万物带进美好的时空,任你的思绪遐想,使你整个人陶醉在天上人间。每每听着音乐,就会忘记所有的烦恼、所有的不快,甚至忘记时间,忘记一切。心和音乐融为一体,把你变得年轻而美丽,所以,它不仅仅使自己精神世界永远处在一个五彩斑斓的境界里,而更多的是给整个世界带来快乐与幸福。我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