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六安中行秉承“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理念,积极履行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责任,致力于提升企业金融领域产品服务的水平。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六安中行紧跟政府经济政策导向,积极响应“暖企”行动,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推进“一谷一带”中的作用。以有力的信贷支持、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企业和客户的信赖。截至9月末,六安中行公司贷款余额5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7亿元。
支持实体经济 加大信贷投放
今年以来,六安中行抓住市重点建设项目龙头,对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大型招商引资项目以及符合授信政策的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支持,同时大力拓展中小企业和零售贷款业务。
六安中行近三年累计投放公司贷款46亿元,重点支持黑色金属采矿、工业制造、农副食品加工、房地产、电力等行业。大力支持一批当地优质企业的发展,满足企业生产建设或资金周转的需求,并以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中小企业贷款近三年累计投放27亿元,加大向开发区、产业集中区、优质产业集群及专业市场客户倾斜,重点支持了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等。通过新产品叙做,降低贷款准入门槛,解决了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力支持大米加工业、茶业加工行业、羽绒加工、木竹工艺品制造等农业产业化企业。
紧跟政策导向 加强银政合作
六安中行为响应当地政府加大民生工程、加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下,深入探索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积极为当地市政工程建设提供融资服务。近两年先后为区、县安置房建设、旧城区改造、城中村等项目共核定授信总额8亿元。
为促进当地保障房项目业务持续、合规发展,六安中行对于符合准入标准、叙做条件以及业务操作流程、合规要求的各类保障安居工程采取积极支持的政策。在授信审批、资金价格、投放条件上予以了充分的优惠。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银政友好合作。
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和创新驱动发展,六安中行采取了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助力有效供给。围绕着绿色新能源、公路、医疗、文化旅游等国家战略扶持的领域,加大投放力度。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创新服务模式,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新兴产业倾斜更多的信贷资源。充分利用中行多元化平台优势,为企业向境外转移过剩产能,与周边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合作、建设境外生产基地提供全方位跨境撮合金融服务。
面对产能过剩的行业,六安中行以化解行业信贷风险作为工作重点,压退了部分低端制造、采矿、传统商业模式等行业的授信份额,为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客户腾挪空间,促进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扶持小微企业 创新金融服务
为满足中小微企业的全面金融服务需求,六安中行不断开展创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授信产品支持。一是开展对当地特色产业调研工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通过授信品种创新、担保方式创新等方式,开发适合当地特色中小微企业的新产品。六安中行自主研发“农腾通达”、“迎驾助力贷”等创新产品,并协助上级行研发了“皖茶通宝”新产品。二是全面推进创新服务模式产品——“网络通宝”。该产品将实体的商业和虚拟的网络打通,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授信流程,客户可在线随时提交贷款申请,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三是着力做好“中银接力通宝”产品推广工作。该产品针对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允许通过借新还旧,继续使用中国银行授信资金,切实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借助外部高成本搭桥资金续借贷款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目前,六安正处于推进跨越发展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黄金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六安中行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围绕目标抓落实,围绕经济抓发展,加大对地方企业支持力度,为六安市的经济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