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冬闲”不闲 维吾尔语班走俏

  新华社记者 孙少雄 杜刚

  连日来的寒风,把天山北麓吹得遍地银白。不过部分乌鲁木齐市民并未“宅”在温暖的家中,而是利用相对空闲的冬季,顶风冒雪走进维吾尔语培训班,用知识取暖。

  “平时工作中,会遇到不懂普通话的维吾尔族群众。学习维吾尔语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家机关单位上班的刘玲,不久前自费1000多元参加了一家名为“疯狂维吾尔语”的培训班,每个周末都如约而至。

  年届50岁的刘玲不觉得年龄是学语言的坎儿。“艾台苏户克夏玛勒其克都(明天刮寒风)……”课堂上跟着老师反复拼读,晚上回家还坚持与班里的学员在微信群里“比试拳脚”,一起练习单词和句子,交流学习经验。

  改革开放后,乌鲁木齐和其它城市一样,兴起“英语热”。世纪之初,随着新疆和周边国家贸易的增长,乌鲁木齐又迎来“俄语潮”。与阶段性的外语热不同,随着社会发展和交往增多,近年来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成了时尚。在多民族居住的乌鲁木齐,类似“疯狂维吾尔语”的培训班受到欢迎。

  “疯狂维吾尔语”培训班创始人陈玉华说,培训班创办6年来,“疯狂”的人数越来越多,累计培训近3000人次。不少人不止一次报名,年轻的政府工作人员、学生以及语言爱好者是维吾尔语学习大军中的主体。

  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系的新疆小伙徐劼志,今年报名参加了维吾尔语培训班,继续强化发音和口语,以提高交流水平,期盼早日实现公安梦。

  而小学六年级的闫芳语,3年前就和妈妈一起加入学习维吾尔语的行列,“妈妈说,多学一种语言就多一门工具。每次学校才艺表演,我唱维吾尔语歌曲总能抓住大家耳朵。”

  看到良好的市场前景,乌鲁木齐的维吾尔语培训班逐渐多起来。一年前,乌鲁木齐市实用技术培训学校开设了维吾尔语班,聘请新疆高校的维吾尔语系研究生担任教师。

  校长邹联华说,维吾尔语培训市场庞大且活力十足,“现在新疆很多部门需要懂双语的干部,在录取新员工和选拔干部的考试中,维吾尔语是加分项,因此有很多人学习维吾尔语。”

  近些年来,新疆积极推行双语教育,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熟练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与此同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里,通过干部考核机制,一批批汉族干部自发或有组织地参加培训,学习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以便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

 

 选择年月
<2016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乌鲁木齐“冬闲”不闲 维吾尔语班走俏⊙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合肥至上海段开通⊙天津自贸区首发中欧班列⊙湖南报告一例人感染H5N6死亡病例⊙河北巡视发现问题线索8000余件巡视发现问题线索8000余件⊙会师塔前赞歌嘹亮⊙农行个人自助质押贷款产品介绍⊙中国银行“科技通宝—智融贷”业务简介⊙深港通业务知识系列宣传—如何开通深港通业务⊙工商银行二维码支付产品正式亮相⊙公务员购车分期 手续简便 优惠多多⊙邮储银行信用卡 悦享周末惠⊙工行信用卡积分当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