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斗米”搭起富民产业链——裕安区固镇镇康之源芡实种植合作社见闻
本报记者 程传军
立冬过后,记者来到裕安区固镇镇河沿村康之源芡实种植合作社,尽管今年合作社里的“鸡斗米”收获已经结束,但该合作社生产基地一派繁忙。该合作社负责人李善松一边在组织工人师傅对“鸡斗米”进行去涩、选籽、分装……一边组织水产技术人员对“鸡斗米”生长的水面,“套养”泥鳅和龙虾。
“一亩水田能产450斤‘鸡头米’籽,每公斤平均售价80元,去除各项成本开支后,每亩净利润约9000元;龙虾养殖一亩净利润2500元,加上田里少量投放泥鳅,亩均总利润可达14000元左右。”李善松说,今年他的合作社“鸡斗米”收成非常好,仅鸡头果一项,预计每亩水田将给他带来近万元的好效益。
“鸡头米”被称作为芡实,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享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固镇镇河沿村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种植芡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紧紧抓住这一优良的生态优势,2013年初,在外地经营羽绒生意的李善松,偶然得知芡实产销两旺的商机,便决定回乡尝试。通过学习考察和请教农技专家,李善松在家乡承包了500亩水田和300多亩水面从事专业种植芡实,并成立了固镇镇康之源芡实种植合作社。
记者在该合作社生产包装车间看到,根据鸡头籽的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价格相应为每公斤100、80、60元不等。由于芡米排毒养颜,营养丰富,具有较强的养血安神、益肾固精等食疗功效,是优良的保健蔬菜和副食品,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如今,在李善松的带领下,固镇镇河沿村周边种植芡实面积已达3000多亩。群众可以自己销售,也可以把“鸡头米”卖给李善松,由他统一品牌、加工、销售,不断提升产品价值。
“今年芡实收获完后,我根据农技人员的要求,按照每亩15公斤龙虾苗或泥鳅苗的投放比例,等到来年清明节种植芡实前,就可以把龙虾收上来了。尤其是,龙虾、泥鳅前期个头较小,主要吃田里残余的芡实根茎即可,完全不用喂养,等第二年开春后也只需少量喂食豆粕。”李善松说,仅“套养”龙虾、泥鳅这一项,每亩增收在3000元左右。
巧种“鸡斗米”,水中生“黄金”。为做大做强芡实特色产业,发挥品牌效应,使小芡实真正成为大产业。目前,李善松已注册了“康之源”牌商标,下一步他打算引进剥壳、芡实粉、芡实罐头、芡实大糕、芡实汤圆、芡实豆奶等生产线,筹建农家乐、深加工车间等项目,真正把小产业做大做强,带领周边群众早日实现小康生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