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七类人群
本报讯(记者 李珊珊)“对健康人群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对健康高危人群开展健康筛查,对患病人群开展疾病管理和诊疗服务……”日前,记者从我市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月活动中获悉,为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救治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目标,我市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对象现阶段优先覆盖7类重点人群。
据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社区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通过签订协议建立的一种稳定服务关系。通过签约,使家庭医生成为居民的首诊医生,为签约服务对象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原则上为全体居民。现阶段我市主要覆盖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精神病在家康复者、晚期肿瘤维持治疗的患者、长期卧床者及其他有签约服务需求的重点人群。”据市卫计委基层卫生科科长程志刚介绍,签订协议后,签约对象除了享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家庭医生还会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免费为签约居民提供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例如为育龄妇女提供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孕期保健指导和产后访视服务,为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筛查、随访、健康生活行为干预指导等工作也在服务项目之类。对超出家庭医生基本诊疗服务能力范围的需求,家庭医生还会帮助签约对象提供上级医院的预约转诊服务。
费用方面,按照相关规定,除了12类45项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他项目由医保(含新农合)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共同承担。其中,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原则上按价格的50%比例补偿,按不高于统筹地区原定慢性病医保年度付费标准支付费用,所需资金由统筹基金承担;新农合基金原则上按价格的50%比例予以补偿。按照计划,到今年底,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