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平
长征组歌,一部中国工农红军悲壮绝伦的史诗,一部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的赞歌。长征25000里的征程,没有一个词语能够来完整地形容长征的难度,没有根据地,没有足够的装备,红军有一颗救国救民的心,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梦想的存在,才有了长征的胜利。
长征精神,伴随我走过40年青春岁月,激励我走过三个人生段落。
一唱长征组歌,那是1976年。当时我在原六安县双河区双河中学读书时,这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全国掀起了纪念热潮,全校师生也踊跃参与,学习会、报告会、朗诵会、歌咏会,形式不一。在那个年代,六安县对文艺宣传工作很重视,双河区也同样多次被六安县评为文艺工作先进区。全国学习小靳庄、农业学大寨等专题会议都曾在双河区举行过。那时学校同样也很重视,学校指定了杨秀平老师专门负责文艺宣传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学校也组织了宣传队,成立了合唱团,排练长征组歌,并在全校师生中抽调学生参加,我有幸被选中。学校还特请六安县二中教师和县文化馆李华初老师到学校作艺术指导和教唱。当时我们那个高兴劲儿,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一次次的排练,一次次的要求不断升华。我们反反复复地听唱片,记歌词,把歌的旋律,词的意境,唱的气氛,都印在脑子里。最有幸的是我被选中了男声领唱——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说真的,当时我心里一点也没有底,心想:练是第一要素,学是根本道理。在老师的亲切指导下不断地学习,一遍不行,两遍、三遍,终于达到大家的认可。学校的演出活动,除了在校内演出,还走上社会大舞台,面向广大群众演出,每次演出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同时这些活动,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我也从此与《长征组歌》结下不解之缘。
二唱长征组歌,那是1979年。我所在的部队安徽省独立第四团,83149部队警通连,那年下半年,团里要组织文艺宣传队到基层连队巡回演出,团政治部要从各个连队里抽调人员组成文艺宣传队。我在连队除了跟首长当警卫员外,连里的黑板报以及连队的文艺组织活动,都由我来担任,这次团里要组织文艺宣传队,连里将我推荐到团里参加宣传队。宣传队除了演出其他节目以外,主题是大合唱《长征组歌》,演出活动目的主要是慰问基层连队官兵指战员。我们每到一处,深受连队干部战士们的热烈欢迎。那年夏季,团里文艺宣传队深入基层,来到铜陵市大通镇部队六连巡回慰问演出。演出活动压台戏大合唱长征组歌,那气吞山河的声音响彻整个军营——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将活动推向高潮,干部战士们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不怕苦的精神,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长征老前辈。
三唱长征组歌。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个伟大而光辉的历程,皖西爱乐合唱团积极组织了全团合唱演员排练长征组歌,《十送红军》及《四渡赤水出奇兵》,这对于我来说,又一次有幸参加了合唱团的演唱。回想起一唱长征组歌到三唱长征组歌,时间跨度近40年。皖西爱乐合唱团的成员,大多是来自于市直各单位的同志,合唱团曾多次参加过市里的演出活动。这次听说要排练大合唱长征组歌《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大家热情高涨,积极参加排练。大家不畏演唱的艰难,一字一句,句句真情,大家深怀先烈,牢记长征精神,决心把这次排练搞好。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交上一份很好的答卷。
回想起三唱长征组歌,40多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益繁荣。今天我们唱长征组歌,就是要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雄心。回味自己参加长征组歌的三次合唱活动,与长征组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在工作一线上的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继续用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