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5/8   
 
阅读白马尖

  徐缓

五版IMG_2088.JPG

五版IMG_2195.JPG

五版IMG_2245.JPG

五版IMG_2401.JPG

五版照片 186.jpg

五版照片 194.jpg

五版照片 224.jpg

  一年一度秋风劲,便感觉秋意浓酽。朋友说,此时进山最美。“山势雄杰,如天马振鬣行空,雄峻险隘,横控水西。”深山有静处。11月12日,深秋与初冬之吻,我们踏进霍山白马尖,就如同找一处静静的地方阅读一本心仪已久的书。

  据朋友眉飞色舞地介绍,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山顶布满奇松怪石,站在1777米的大别山主峰,绝佳风光一览无余,西北坡是高山矮栎树植物园,该树种造型古朴苍劲,色泽老辣昏黄,而山南的松树林则郁绿葱茏,生机盎然,这南北二侧的树种色泽、造型显明对比,形成一道相互映衬的独特景观。

  我们赶到大别山庄时,较之山外微寒,错落有致的木屋、色彩斑斓的秋景、依山而建的亭阁扑入眼帘。山庄里,有团队举着队旗上山的,有三口之家或携父母缓步赏景的,也有坐在平台石桌旁喝茶聊天的,但是,没有喧哗,倒是时不时的鸟鸣,反衬出山里的静然。重重叠叠的远山,郁郁葱葱的林木,不由你不心清神爽。依山而上,想象着肯定是风光无限,但因为是等待用餐,所以不敢远离,便只在山庄附近转了转。

  一

  我沿着缘山而上的木板路小心翼翼地走着。木板路像极了钢琴的琴键,走在上面仿佛可以听到隐隐悠长的琴声;又好像一条DNA,编码着飞流的时光;我就这样缓慢地、不着目标地走着,不需要翻越一座山,而是在翻阅一本书,点评一幅水墨画。

  缘着铺满野草的小径,跟我一样稀疏地走的是散客;站在弯弯曲曲的木板桥上看风景。山石不语,草木不言。秋阳下微微的风吹拂,人面倒有一丝温暖。我站在桥上看山,周遭水浒边的蒹葭、藤蔓等草木站在那里看我,还于我点头致意,有的还直直地招手。哦,无论是我在景致中,还是草木在我心中,无论是谁装饰了谁,都是此生的记忆,意义在于我与他们相遇了。

  环绕山庄前,不足200米处,静躺着一泓池水,微澜不惊。池水之滨自然成长着几丛芦苇,与火红的枫树林贴得很紧,芊芊细腰,美女般在微风中轻舞浅唱。倒背如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大意是说: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痴情哦,如泣如诉。面对零距离的蒹葭,触摸粉嘟嘟的白羽,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竟然泛起阵阵涟漪。尤其是她白净地、紧紧地贴附在火红的、热烈的枫树“身边”,那样的色彩对比,那样的率性!我忍不住换着角度拍了很多照片,可是我也知道最多的、最好的还是留在自己的心里底片!

  二

  山上山下的竹林在阳光柔和的照耀下,依然翠绿得一片青葱浓郁。在竹间石边,全是一簇簇、一丛丛的野菊花。远远看去,像天空的繁星一样点缀在山野之间,缀满黄色花朵的修长的枝条,纷乱地垂落交叉着,尽显“野味”。黄色的花朵,像身穿金黄色衣裳的小仙女。深秋初冬,百花凋谢,只有它还依然在山野里开得寂寞,开得美丽动人。没有牡丹花的天姿国色,也没有芍药的娇艳迷人,更没有野樱花的妩媚,但它不择土壤,在石头上都能够野蛮生长。

  忽然看见一丛匍匐在石块上、恣肆在山岩上的野菊。“田边河岸山坡上,野菊丛生花朵黄;处在寒秋时节里,傲霜怒放发清香”。这是我老家沿淮丘陵平原上的野菊在寒秋绽放之情,在一片枯草败叶中一幅傲然的形象,与风霜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让人不自觉地佩服它顽强的生命力。今天看到在石头缝里“钻出”攀爬于峭岩的藤状野菊,情不自禁地越过石垒,近距离地细细地“品”。

  想起一首林志颖主唱的歌曲《野菊花》“……前面一排竹篱笆,农舍茅屋一人家;三分菜圃三分田,又种菜来又种花;……婷婷玉立轻摇曳,菊花变成水中花;野菊花呀野菊花,这里可是你的家?菊花轻轻摇摇头,这里不是我的家;野菊花呀野菊花,哪儿才是你的家?……山高云深不知处,只有梦里去寻它。”哦,应该落户在白马尖“山高云深处”吧!

  我酷爱喝菊花茶,杭白菊、黄山雏菊、乃至近年来我市金寨汤家汇种植的金黄菊。不仅仅因为它具有清除湿热、解除毒素、疏散风热的功效,而是迷恋它在水中飘逸的姿态和淡淡的清香略带苦涩。野菊花比起家菊,味道上更浓一些。如果说家菊是一个白富美,那么野菊就是一个低调的隐者,隐藏在山野之间。

  三

  次日,迎着晨曦薄雾,我们向白马尖主峰进发,沿途赏景,更垂青于色彩多变的“秋叶”,那是一幅幅油画的世界,是大自然神奇的画笔调出的色彩,是大山之子弹奏出的最曼妙的华章,特别是枫叶流丹,层林如染,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艳丽!从这一片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血脉喷张。

  或远或近,点点红晕,都是枫树,火热,甚至有点矫情、狂野,冲击着每一个眼光虐过她的人,激情四溢,我忽然忆起小时候看过的吉普赛女郎狂热的歌舞,并无轻佻。山是她的舞台,溪是她的能量。想到北京的香山因枫树而出名,每年香山红叶节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各地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过程中,也喜欢引进多姿多彩的枫树,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开发旅游产业的需要,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我们的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周边区域,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原生态的处女地。分布着几百种珍稀的动植物。很多都已经被列入国家保护品种范围。大别山主峰景区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既开发旅游业,带动当地和周边经济的发展,又担起保护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的重任。这里的森林植被资源丰富,仅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就有连香树、银鹊树、香果树、鹅掌揪、大别山五针松、小勾儿茶、红豆杉等十几种之多。都支杜鹃更是世上罕见。由于植物茂盛且种类繁多,所以这里也就成了利于动物繁殖生长的天然动物园。大山里活跃着草鹿、豪猪、野猪、斑豹、灵猫、狐狸、松鼠等,珍稀的有娃娃鱼、甲板龟、穿山甲、鹿獐等,鸟类有长尾锦鸡、画眉、鹞鹰、鹗、百灵、山和尚、八哥、黄莺、白头翁等等。

  很自然地轻轻吟诵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路绵长,白云缭绕。顺着高而缓的山势,诗人乘车游山。看到远处风光: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寂寥的不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我们暂时充当诗人,一边绉着“顺口溜”,一边沿着蜿蜒的石路向充满秋意的山峰攀登。

  四

  有山就有潺潺的溪水,耳际叮咚。刚巧,我们入住大别山庄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夜雨,早上放晴,山涧溪流比平日欢畅,几处飞瀑更是“精神抖擞”,彻见水底卵石、草叶,游人惊叹:“溪水啊,怎么可以这样清澈!”

  读过贾平凹的美文《溪流》: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我常常这么想: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白马尖的溪流,是从大别山最高峰跌宕而下,一路摔打,一路高歌,一路接纳着飘落的红叶。它流着,流着。山给了它生命,它是充实的、富有的;它也在探索自己的路子。

  在拾阶而上的一处树林里,我有幸遇见一棵“树抱石”,这是一棵树爱上一块石?想起曾经看到一篇美文写到“人会甜言蜜语,挂在嘴上;木石不会,爱得笨拙、质朴——那棵栗树,从树身张开‘嘴’,把巨石含住,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典名著《石头记》,也唤作“木石姻缘”。这生于峡谷的木石,在这白马尖,大别山最高峰处,浸染风雨雪霜,历经千古变幻,曹老先生给他们作传呢!你看,也有对对情侣,互拥着在此留念。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失去很多感受。生活节奏的加快似乎使每个人都匆匆前行,于是人们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有多美、身边的人有多温暖。其实,停顿,是为了下次更精彩!人生就像旅游,因为风景的美丽,人就越想往前走,但不可能永不停息。停息片刻吧,像现在这样,能在前行的过程中偶尔小憩一下,看看风景,听听清风,理理思绪多好!人生路上的暂时停顿,就好比花儿含苞待放,为了明天的朝阳;好比蓄积力量的马儿吃草,为了将来跑得更远。停顿是智者的选择。

  站在白马尖主峰上,手扶巨石垒起的“1777”,眺望:太阳已经从波涛般海似的山脊升起,阳光像野菊花一样朵朵开放,金光灿灿;同时染红大片大片的枫叶;揉进每一位登临白马尖客人的心里!

 选择年月
<2016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阅读白马尖⊙浅览白马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