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标 大提升 大项目 大转变——舒城县奏响工业发展最强音

  舒轩

  2016年,舒城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大目标、大提升、大项目、大转变”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实施“绿色发展、工业强县”两大战略,全县工业发展呈现加快发展之势:

  今年前三季度,舒城县工业战线捷报频传: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64.8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增加值33.8亿元,同比增长11.3%。工业用电量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1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完成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104.6%;13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23.0亿元,同比增长50.7%……

  调结构 新兴产业纷至沓来

  2016年7月1日,舒城杭埠产业新城开工典礼暨项目签约仪式分别在舒城和合肥两地隆重举行。华夏幸福杭埠产业新城建设正式拉开帷幕:项目占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合作期限35年,基础设施总投资260亿元。目前已引进投资110亿元信利半导体、50亿元APIT集成电路、50亿元中震聚能、9.2亿元环绿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此类新兴产业的进驻,有力地促进了舒城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进一步融入合肥都市圈,该县瞄准合肥6个千亿级产业建设机遇,规划实施全县“金三角”、“绿三角”两个发展战略。在杭埠创立电子科技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智能汽车产业园,建立舒城合肥包河共建园区,新建了家电电子、新能源汽车、工业模具和机器人、智能装备与制造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集群。

  转方式 集约发展效益倍出

  决战工业,园区是平台、是支撑、更是战场。舒城县提出了“工业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结”,先后建立了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三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并实行高位推进。形成了四个产业集群专业镇和十多个特色产业“园中园”。目前全县86%的企业都已进入园区,园区经济总量已占工业总产值90%以上,其中规上工业企业、亿元企业入园率100%。

  为使产业绿色化,近年来,该县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要求,对落后产能企业依法实施淘汰。3年来,共关停落后产能企业30多家;突出“补短板”,选商选资,对招引的项目开展环评预评和社会综合评价,对产业链不符、环保要求不达标的招商项目,坚定否决不招进。3年来共否决不符合要求项目28个,涉及资金30多亿元。

  促升级 科技创新无限前景

  “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今天的翰文。”舒城县翰文公司负责人仇素文如此感慨。翰文公司过去只做简单的羽毛制品,通过技术创新后,已发展到羽毛球-羽毛球拍-碳纤维系列运动产品多个领域,成为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舒城县大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鼓励童车童床、羽毛羽绒、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技术革新、产品研发、自主创新等方法和手段,来促进产业升级。3年来,全县共实施技改项目68个,总投资近20亿元;研发的新产品有12项,其中有8项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舒城县相关企业的自主创新也不甘落后,三乐童车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门加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安徽华银茶油有限公司还荣获了国家茶油标准的制定。据悉,该县近年新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科技研发中心1个,获得新产品12个,高新技术产品43个,省名牌产品21个,省著名商标33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国家级专利761项。

 选择年月
<2016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推进现代生态渔业健康发展⊙七企获省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城南镇:“三访”贫困户 共推真脱贫⊙大学生村官患重症基层干群献爱心⊙“6.30”印记渐渐远去——霍山县持续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侧记⊙新兴产业生力军⊙舍小家为大家的“陶队长”——记裕安区国税局工作人员陶海兵⊙大目标 大提升 大项目 大转变——舒城县奏响工业发展最强音⊙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