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武 徐呈江 本报记者 徐有亭
“今年的鸡苗好卖,镇里实行产业扶贫政策后,周边几个村的村民都到公司买鸡苗,每户100只至300只不等,会养的一年可出栏4次,每只10元,最低也可收入1000元”。在霍邱县长集镇现代农产品示范园皖西麻黄鸡基地,高级畜牧师李绍全告诉记者:“该基地今年吸纳当地扶贫户就业30多人,每月收入可达3000多元”。今年以来,位于霍邱县南大门的长集镇依托便捷的地理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使当地的群众逐步走上了致富新路子。立冬时节,记者一行来到了长集镇,深切感受到这里悄然发生的变化。
据该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周仁锋介绍:“产业扶持,只有到村到户,让真正需要得到扶助的贫困户享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的变化,达到真能脱贫、心里真满意的目标”。
2016年,县里分配给该镇产业扶贫资金60.1万元,对照9个村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户,选择最需要扶持的对象优先实施产业到户项目,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由本人实施项目;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在尊重贫困户本人意愿的前提下,由其子女代为实施项目。对项目实施完毕的贫困户,村初验、镇验收,做到户要见人,项目要见物,同时每户拍照备查,否则,视为验收不合格。在验收合格后,实行打卡发放。目前,该镇2016年产业扶贫到户项目共验收42户5650只麻黄鸡,其余的产业项目正在验收中。
该镇还在省国贸集团和巢湖学院帮扶该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确定了40家单位,选派领导、干部、职工等576名帮扶人员,对全镇9个村1178户2609人结对帮扶,各村建立一支由镇驻村点长牵头、镇帮扶单位负责的扶贫工作队,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