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民警助脱贫

  本报通讯员 陈 胜

  69岁的刘文华老人与37岁的单身儿子刘大成相依为命,刘文华岁数大了,重的体力活干不了,刘大成虽然手有点残疾,至今还是单身,家庭贫困。

  今年3月的一天,舒城县杭埠派出所的一名女民警童义林第一次来到他们家开展扶贫脱贫工作。当时所见的场景,童义林至今记忆深刻:看那大门框,黑黢黢、脏兮兮,门前一个臭水沟,堆满垃圾,苍蝇漫天飞。一位老人佝偻着身子,满脸的皱纹,一个中年男子怔怔看着他们。走进这父子俩家,厨房里,锅未涮碗未洗,蚂蚁在锅台上乱爬。房间里,破旧的衣物乱放在床上,被子泛黄,时时飘过一股股刺鼻的味道。此情此景,让人不免心酸。邻居们纷纷过来,这时,刘大成说话了,他说:“政府要帮助我家脱贫,最好是帮我找个媳妇。”

  这样的家,能扶得起来吗?童义林心里想着。“我是帮扶干部呀,我有责任;我更是一名党员,有义务帮助他们脱贫。”

  从此以后,童义林坚持每天到他们家走访一次,有时是上午,有时是下午。刚开始,这父子俩生活的困难处境不愿在女民警面前谈。为此,童义林主动接近他们,“刘叔叔、刘大哥”亲切地叫着,有时拿起扫帚帮他们清扫房屋,看到脏衣服,拿到河里就去清洗。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童义林自费为他们买了电视机。她经常与他们拉家常,鼓励他们树立起摆脱贫困的信心。

  一个月过去,这父子俩的精气神明显变化了。童义林每次来时,他们家早已被清扫得干干净净,父子俩的衣服也整齐多了,看到她都笑嘻嘻,一改往日的愁容。

  点滴变化让童义林非常振奋,她知道脱贫有希望了。于是她把父子俩叫到一起开始规划。刘文华年轻时为人编过席子,现在舒城县的舒席已申请非遗,于是,童义林把舒席的制作工艺书拿给老人家,要求他按其方法编制舒席。刘大成虽然手有残疾,童义林为其联系了养殖户,教其养鸡。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这父子俩的干劲越来越大,老人家编制的舒席深受消费者欢迎,儿子的养鸡技术也学得差不多了。于是,童义林争取了扶贫资金,在他家附近帮助建起养鸡场。

  童义林出差在外学习一个多月,当她再次来到他们家时,父子俩像欢迎亲人一样迎接她。老人拿出一个布口袋,说这是他这个月编舒席赚的钱,10元、20元、50元,凑起来足足有800多元;刘大成带她到养鸡场,一群小鸡在母鸡的带领下,正在啄食……

  邻居们也赶过来了,他们都说,这真是遇上好政策,还有这么好的扶贫干部,父子俩有事情干了,也能赚到钱了。一位大婶笑着说:“再这样发展下去,就要为刘大成说媳妇了。”

  看着父子俩的变化,童义林说:“我的心里也像蜜样甜,看来精准扶贫真的好,不但父子俩的命运会变化,整个农村的面貌也会焕然一新。”

 选择年月
<2016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女民警助脱贫⊙市残联调研霍山残疾人就业基地⊙难忘的一课⊙农事体验得锻炼⊙组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