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精力不足、资金不够的问题并非仅仅出现在未开展“农产品上行”的“村小二”身上。王国勇、李姗珊等人尽管联手组建了电子商务公司,但是也绕不开这些难题。王国勇告诉记者,今年虽然在“仙草出山记”活动中卖出了不少农产品,但是相对前期活动投入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盈利。“这是我们第一次组织这样的活动,经验、精力都明显跟不上,人手也缺,如果找专业机构来策划,资金又跟不上。”
此外,李姗珊还提到,物流也是制约“农产品上行”的一大瓶颈。“拿土鸡这一类的生鲜农产品来说吧,营养价值高,网上很受欢迎,但我们只能在冬季销售,就是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冷链物流,普通物流没办法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她还举了个例子,今年9月,王国勇曾联合他们这些“村小二”,从农户手中收购一批野生猕猴桃,在网上卖得很好,但收货后很多客户反映猕猴桃捂坏了,最后只好道歉退款,加运费一共损失了1万多元。
除了没有冷链物流外,农村物流少、费用高更是“村小二”们开展“农产品上行”必须面对的问题。舒城县千人桥镇千人桥村的“村小二”陈冬梅说,当地养鸡的农户也曾来找她帮忙卖土鸡蛋,可她一打听,当地的快递寄出的最低价是5元,高于城市近两倍,想想她只好打退堂鼓了。“这样的物流价格会导致成本提升,压缩盈利空间,如果将其转嫁到价格上,又会使产品缺少竞争力”。
农产品“上行”路漫漫
我市属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之一,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同时,自然资源丰富,茶叶、霍山石斛、百合等农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从脱贫攻坚层面来看,让“农产品上行”,将更多的大别山优质农产品通过“村淘”卖出去,增加农民尤其是贫困户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现实状况来看,‘村淘’买进的远比卖出的多,”霍山县商务局副局长任继鸿坦言,目前该县村淘站点 “农产品上行”并不理想,这一现象较为普遍。“网上开店看似门槛低,但要做好也不容易,做‘农产品上行’首先要组织货源,设计包装,然后要拍照、上货到网店页面进行推广,这一整套程序并不是所有‘村小二’都能独立完成,需要专业化电商人才,而现在农村非常缺少这方面人才。”
同样,舒城县商务局副局长周世来告诉记者,舒城县的村淘站点在“农产品上行”方面相对薄弱,与“网货下乡”不对等。他认为,一方面是当前农村淘宝对“村小二”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网货下乡”上,对“农产品上行”没有相应激励;另一方面,“农产品上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要综合考虑品牌打造、包装设计、快递物流等多方面的问题,仅仅依靠“村小二”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要将农产品转变为商品,变成畅销的网货,并不是像‘网货下乡’那样有根网线、有台电脑,点点鼠标就能完成,这还需要着力于‘村小二’的网络操作技术培训,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基地以及物流仓储平台的建设”,阿里集团农村事业部皖西区负责人姜大为说。在当前,做“农产品上行”,同样要面对网上市场的激烈竞争,网上买家多是看销量、看好评,这对农产品宣传、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做好品牌打造,又要有客服、推广、运营团队,这些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因此,姜大为认为,要让“农产品上行”与“网货下乡”同步发展,还需要一段过程。
在接受采访时,市商务局电子商务科科长何金鱼指出,“农村淘宝”仅是推进电商进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项目,电商发展以及实现“农产品上行”不可能仅靠“农村淘宝”。他告诉记者,针对电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近年来,我市从培育电商主体、建设电商集聚区、完善支撑体系、保障要素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建立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加大支持与促进力度,统筹推进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据了解,我市现有电子商务从业主体已经过万。“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电子商务起步较迟,困难多问题也多,推进电商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