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9日下午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如果不懂互联网、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10月10日《人民日报》)。
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令世界惊叹,截至目前网民人数已近7亿,全球10强互联网公司,中国占了4席。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局限于一地的新闻事件,完全可能在3分钟后在网络蔓延,引来人们或支持、或谴责、或呼吁的网络围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其实就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求领导干部主动强化互联网思维,做网络时代的“弄潮儿”。
然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互联网技能却不敢恭维。在我们的领导干部中,知识不足不会上网者有之,借口工作忙不想上网者有之,认为网络虚拟不靠谱不屑上网者有之,甚至不会发邮件、不知微博微信者也有之,这与网民热衷的“网络问政”形成强烈反差,落后于时代。难以想象,在互联网与现实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的时代,一个不学网、不懂网、不用网的领导干部,会把工作做得很好。
笔者以为,落实好习总书记“学网、懂网、用网”的要求,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情商”。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情商”?关键在于解决好上网看什么、上网有啥用、如何看网络,以及“网下”如何干等问题。
上网看什么?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小事,通过网络掌握大量新闻信息,以利于运筹于帷幄之内,决胜于千里之外;看言论,倾听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来自各个方面的重要信息和社情民意;看民情,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要更多地倾听群众呼声,更多地关注来自网上的建议和批评,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上网有啥用?除了可以看新闻、看言论、看民情外,还可以推动工作。“互联网+”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不论是政务服务,还是群众工作、党建管理,都要树立互联网思维。一些地方和部门已经在“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党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网络理政初见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改善治理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学会利用网络工具,合理运用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宣传政策、动员群众、传播经验、指导工作,切实增强网上办事的能力,更加精准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科学决策水平。
如何看网络?要坚持两面看。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迷信、黄色的内容。同时,网络民意不能代替全部民意,因为网络民意有时存在对某些问题的放大和夸张。面对网络,官员必须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和进行舆情分析,辩证思考相关问题,回应“理性的民意”,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网下”如何干?领导干部上网不是形式,更不是作秀,不仅要“上得去”,更要“下得来”,坚持网上与网下联动,解决好“网下”如何干的问题。只有把“网下”办好事、干好工作当作是自觉的责任和追求,做到有问有答、有交流有反馈,及时主动地对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作出反应,党群干群关系才会更加和谐融洽,我们的执政之基才能筑得更牢,“网络问政”才能在良性互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