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彬
2016年国庆,放了7天长假。如今的人们,大都选择出游度假。因为路遥,因为他的《平凡的世界》,这个长假我也跨越了千山万水到了陕西的城市和乡村,和孙少平们一起度过了这个难忘的假期。
认识路遥,记住路遥,是因为1995年看了他的中篇小说《人生》。《人生》是编进大学中文系教科书的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也是堪称经典的作品。小说以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主要生活场景,描写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过程。故事主人公高加林的自尊和自卑,倔强和懦弱,乐观和悲观,一直鲜活在我的心中……
路遥出生于农村,他给自己的标签就是“农民的儿子”。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能活得充实。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人生认知都融进了自己的作品里。所以读他的作品,总能读到他深深的乡土情结,总能读到生命的厚重。
这次读《平凡的世界》,适逢假期,年龄又已届不惑,我以为至少不会像读《人生》时那样彻夜不眠和如痴如醉。事实证明,阅读是一种习惯,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当眼睛邂逅了美好的人物,当心灵感受了情感的波澜,当故事的主人公的命运遭遇了曲折,还是想一口气把它读完,中年的气度和风致在路遥精彩的故事和人物面前荡然无存。
翻开《平凡的世界》,熟悉的场景依然是《人生》中的黄土高原,依然是不大的城市和略显贫瘠的乡村。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熟悉的场景,每一个作家都有魂牵梦绕的所在。“荷花淀”派的孙犁熟悉河北,“山药蛋”派的赵树理熟悉山西,被谢非誉为“乡土作家”的刘浩华最熟悉的莫过于东江流域这片神奇的土地,而出生于陕西的路遥最熟悉的风土人情也莫过于陕北高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是所有文人墨客的精神源头。天高凭鸟飞,海阔任鱼跃,故乡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的精神皈依之地……
孙少平,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一个人物,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干万青年的一个缩影。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埋怨命运,不抱怨时机,对知识有自觉的注重,对精神有强烈的追求,以及一直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自身的命运。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哪怕被生活压得遍体鳞伤,也是我辈心目中的英雄。孙玉厚朴实,朴实到浑身上下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他对子女的爱,默默诠释着中国式父爱。田晓霞,省委书记的千金,受过良好的教育,天真烂漫,勇于追求,热爱生活,深深爱着孙少平。这样的一个好姑娘却因在抗洪前线抢救落水儿童献出了如花般的生命,我相信,在所有读者的一片惋惜中,田晓霞已经化为一座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平凡的世界》塑造了太多有血有肉丰满隽永的人物形象。是的,也许他们普通,但是又不平凡。
什么是人生?人生是什么?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不断选择不断放弃的一生。但,谁能告诉我,是因为先放弃而选择呢,还是因先选择而放弃呢?或许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应该像故事主人公孙少平那样对生活始终充满信心,做生活的强者,永不向命运低头认输。这样,平凡的人也会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你我都是平凡世界的一员。世上熙熙,皆为名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现在的社会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平凡的世界》中的那个世界。但毋须讳言,今天我们正处于充满骚动全民拜金的时代。城市喧嚣浮躁,乡村凋敝沦陷,城乡的尴尬比之路遥当年笔下的城乡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孙少平们的纯与真!更需要用我们单纯的诗意的又带着泥土芬芳的信仰去面对复杂,用我们真心的至善的甚至宗教般的虔诚去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