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 人寿花香——“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暨“戏剧进校园”文艺演出侧记
本报记者 流冰/文




歌伴舞《游子吟》

庐剧《师恩如母》

情景歌舞《父亲》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流冰 张玲玲 摄

贺懋夑、毕小彬为“十佳孝老模范”颁奖。

小课堂
从先秦始,我国就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先祖,以谢天帝、先祖恩德的习俗。《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这个节日又有了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为了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我国正式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目前,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未来的日子里,仍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因此,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愈发显得重要。
A
2016年10月8日,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明办、六安市文明委主办,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金安区文明委承办,皖西日报社、六安市广播电视台、六安市文广新局(体育局、版权局)、六安市直机关工委、六安市老龄办、皖西学院团委、中共金安区委宣传部、金安区文广新局、皖西演艺传媒有限公司、兴茂集团协办的“‘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暨‘戏剧进校园’文艺演出”在悠然蓝溪隆重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贺懋夑,市委副书记、市长毕小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韩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传友,副市长王安义,市政协副主席司敏,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秘书长黄应松等出席活动并观看演出。
毕小彬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活动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六安是一座文化深厚的魅力之城,是一座物产丰富的富饶之城,是一座山川秀美的生态之城,是一座充满活力的青春之城,更是一座尊老爱老的美德之城。上古时期,上古四圣之一皋陶兴“五教”,倡导“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孝文化深植于皋城大地,从这里播向华夏、走向世界。进入新时期,六安人立足红色土地、传承孝道文化,涌现出了沈海、徐良芬、陈贞家等一大批孝老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一直以来,我市把老龄工作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重视、情感上贴近,围绕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保障能力,全市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我市将继续把老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多为老年人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进一步关心、重视老年人工作,认真落实老年人的政治、生活待遇,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他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们多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坚持与时俱进,继续发挥余热,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B
文艺演出全场依次为“孝道”、“忠诚”和“传承”三大篇章,在一曲温暖本土的序曲《重阳》中国管弦乐套曲民乐声中铺呈出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
淮南王刘安以星斗指向制定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代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据了解,序曲《重阳》原名《白露》,为六安原创,取自《中国管弦乐套曲二十四节气》,以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目录的六安音乐为素材,运用传统的、近现代的作曲手法,发挥各种乐器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技巧,展示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
山葱水绿的六安,曾经是历史上金戈铁马的战场,也是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热土。早在千百年前,祖先们就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十分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开始了远古文明的起源。司法鼻祖、上古四圣之一皋陶,他的功绩是制定刑法和教育,推行“五刑”“五教”,刑教兼施,其中,“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为三皇五帝之根本,为各种事情的纲纪,它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至今非但没有被湮灭在历史的烟云里,依然滋润着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大型舞蹈《皋陶五教·文明的曙光》,呈现了华夏由蛮荒走向文明的历史跨越。
九月九,是重阳,我陪爷爷登高山。
风儿吟,水儿唱,爷爷和我乐呵呵。
九月九,是重阳,我伴奶奶看菊花。
花儿笑,蝶儿舞,奶奶和我笑哈哈。
由人民路小学孩子们表演的少儿歌舞《重阳到》,载歌载舞,欢天喜地,将节日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我们骄傲——
纷繁的世界,华夏呈现至诚的花开
大浪淘沙,上下五千年
孝行天下,大爱无疆
诗朗诵《孝行天下》从古代二十四孝说到六安人民的三次巨大奉献,讴歌了伟大的民族孕育伟大的文化,博大的胸怀大孝至以天下。
亲情之孝,仅仅是一朵小小的浪花,由皖西演艺传媒有限公司表演的庐剧《师恩如母》不仅宣扬了非物质文化传承,还对孝道作出了另一种诠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也是一首盛传久远的母爱绝唱,由金安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表演的歌伴舞《游子吟》勾起了每一个观众的温暖回忆:慈母的深笃之睛,在一针针一线线中自然流淌,轻轻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朴实真挚,感人至深。
在家尽孝,对国尽忠,大孝即是大忠。
第二板块“忠诚”第一个节目是小品《家书》,这封家书是出自去年“苏迪罗”台风中牺牲的霍山县佛子岭镇党委书记何必山烈士之手,是他留给儿子何剑峰的最后一份生日礼物。节目在儿子何剑峰撕心裂肺的呼唤“爸爸”声中隐入黑幕。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紧接着,一曲《父亲》触疼了观众心底最柔软的部位,透过舞台灯光,记者看到坐在前排几位观众的眼里闪动着亮晶晶的泪花。从何必山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居功不自傲、默默讲奉献”的大别山精神。党中央没有忘记大别山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和平建设时期做出的牺牲和奉献,今年4月24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金寨县,他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血一抔魂”。六安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它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在一幅浩瀚的岁月长卷上,“红”是六安的容颜和灵魂,翻开《六安革命史》,一条红色道路从一个光辉的起点延伸至今……歌曲《走进大别山》、舞蹈《送郎当红军》、黄梅戏《江姐》选段“看长江”,引领观众,感受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一路激越和高昂。
古人说孝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孝”不仅限于父母儿女亲情之间,还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组织、人与民族和祖国等很多方面。在我们六安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道德标兵,晚会的第三板块“传承”,首先是“十佳孝老模范颁奖典礼”,贺懋夑、毕小彬为市十佳孝老模范颁奖,孩子们为模范们献花,表达心中的敬意!
200多年前,徽班进京,兼容并蓄,众戏合流,孕育国粹“京剧”,开启中国戏曲繁荣盛世的辉煌历程。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丹红与女儿李心煜为大家带来戏曲进校园经典剧目的徽京剧对唱《贵妃醉酒》,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大别山民歌联唱》,耳熟能详,这些民歌在皖西地区广为流传,既具有山的沉稳、豪迈、厚实之特点,又具有水的流畅、悠扬、灵动之风格,是极其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由安徽省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董成深情演唱的《再见了,大别山》,将晚会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淮河博大精深,每一滴水晒干了都是思想文化的碎片,情景歌舞《家在淮上》展现了我们安徽儿女的文化自信,铺呈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幸福生活。晚会至此进入尾声,灯火齐明,大型音乐喷泉开启,五光十色,全场盛大谢幕!
C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贺懋夑在看完演出之后,从主题性、原创性、本土性、逻辑性、结合性、突破性和顶层性七个方面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整场演出围绕重阳主题,由小孝至大孝,把在家尽孝延展到为国尽忠,淋漓尽致地说出了大别山的奉献和牺牲,这是一场家国情怀的演绎;13个节目9个原创,有底蕴、有特色、接地气、有温度,充分展现了六安宣传思想工作的功底,这是一场本土创新的演出;把“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和“戏曲进校园”融合于一个平台,把讲好“六安故事”和唱出“安徽声音”结合于一个舞台,这是一场包容大气的演出;三个篇章,由“孝道”到“忠诚”,由历史到现代,由积淀到传承,衔接自然,结合巧妙,使整场演出看上去有张力有回味,这是一场安排智慧的演出……
来自城区某学校的观众刘老师说:弘扬孝文化,传递正能量,并且能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做法及意义很好。
据总导演朱卫东介绍,晚会设置了3节小课堂,13个节目,1个颁奖环节,4天时间搭建好舞台,包括节目创作排练,总耗时38天,239名演职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地策划、创作、编排,119分钟的演出凝聚了所有人的心血,其中包括牵头领导,以及负责宣传、安保、后勤的同志们,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活动举办得十分圆满。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形式,弘扬敬老传统,传承爱老文化,担当养老责任,营造助老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传承文明、弘扬新风、践行美德的良好社会风尚。